12月8日,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副所長蘇明在2013中國環保上市公司峰會上透露:“我們做了大量研究,我們認為理論、政策、技術層面上,開征碳稅有很大可行性,碳稅或將在‘十三五’中期的2016-2017年出臺,稅率初步設在“每噸二氧化碳征收10元,再逐步提高”。
蘇明透露,碳稅的征稅對象“一開始主要針對煤炭、原油、天然氣”,計稅依據為能源消耗量,而征稅環節放在消費環節。他認為,碳稅出臺很有必要,“因為應對氣候變化和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轉變中國環境,形勢非常緊迫”。
10月26—28日在包頭市舉行的首屆中國·內蒙古(包頭)國際清潔煤化工博覽會暨內蒙古煤化工發展論壇,向業界傳遞了這樣一個信息:正在廣泛征求意見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稅法(送審稿)》首次將碳排放稅納入其中,未來新型煤化工發展極有可能面臨碳稅的嚴峻考驗。
根據財政部有關碳稅研究,我國近期內有望開征低稅率水平的碳稅,大致為每噸碳征稅10——20元,未來將根據經濟發展情況逐步提高碳稅水平,遠期將可能達到每噸70——80元。因此,近期征收碳稅對煤化工產品的競爭力影響不大,但遠期影響不小。
不少專家都表示,我國開征環保稅已是大勢所趨,碳稅征收也遲早要到來,這是新型煤化工行業的一大不確定因素和潛在風險。但新型煤化工作為國家戰略性產業,建議設置過渡期,采用不同檔次的稅率由低到高逐步施行,并對企業建設碳減排設施給予補貼,對碳減排新技術研究給予政策和資金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