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去年底,國家決定全面實施燃煤電廠超低排放和節能改造,大幅降低發電煤耗和污染排放,中東部地區要確保2017年和2018年全部達標,燃煤控制的下一步重點將是工業、民用等終端用能領域。河北在這方面有沒有具體的舉措?
宋福如:依據《河北省燃煤治理實施方案》,按2020年全省電鍋爐替代燃煤鍋爐總量達到3萬蒸噸測算,每年可降低標煤消耗739.6萬噸,相當于減排二氧化硫6.29萬噸和氮氧化物5.48萬噸;依據《河北省新能源汽車產業“十三五”發展規劃》,按2020年全省電動汽車保有量達到30萬輛測算,每年可降低汽油消耗212.7萬噸,可減排氮氧化物等污染物5.1萬噸,減排效果十分顯著。經測算,通過實施電能替代,2020年京津冀等東中部地區PM2.5污染可比2010年降低28%左右,將從根本上緩解我國大氣污染問題。
記者:在您的議案中,提到了電能替代是促進京津冀地區污染治理的關鍵。為什么會這么說?
宋福如:實施煤炭消費減量之后,原有用能需求仍然存在,保障人民生產生活對能源消費的要求,必須同時提供清潔優質能源進行等量替代。電是清潔、高效、便捷的二次能源,電能的轉換效率、排放效應明顯優于化石能源,電能應用的安全性、便捷性、經濟性、穩定性、舒適性均優于其他清潔能源。同時,電能供應網絡相對完善,電能應用設備種類廣泛。
在終端消費領域,以電能替代化石能源,是推進能源消費革命、優化終端用能結構的重要途徑。現階段,電能替代的重點是以電代煤和以電代油。以電代煤的主要方向是工業鍋爐電氣化、餐飲服務電氣化、居民生活電氣化,重點領域是電鍋爐、電蓄能設備、電采暖、電窯爐和熱泵。
以電代油的主要方向是交通電氣化、工業燃油裝置電氣化,重點領域是電動交通。隨著科技進步,電能應用領域將更加廣泛。據測算,河北電能占終端能源消費比重為20.82%,低于全國平均水平1.4個百分點,具有實施電能替代的現實需求和巨大潛力。
記者:電能替代這個概念在我國已有數年,對于其未來的發展您有何建議?
宋福如:首先,應加強電能替代示范引導,由國家和省級有關部門牽頭組織制定電能替代發展規劃,健全產品標準和技術方案體系,組織開展電能替代試點和示范工程建設,大力宣傳倡導綠色的電氣化生活方式。在工業領域,推動以電鍋爐替代燃煤鍋爐、中頻電爐替代燃煤沖天爐、電精煉爐替代燃煤精煉爐,港口岸電替代靠港船舶的柴油發電;在采暖領域,推動在企事業單位、城郊接合部及熱力管網難以覆蓋區域推廣熱泵和分散式電采暖;在交通領域,推動電動公交、電動出租、電動公務車、電動私家車應用;在生活領域,推廣智能家居、智能用電等技術。
其次,擴大電能替代補貼范圍,在總結試點經驗的基礎上,完善激勵政策,將財政補貼范圍進一步擴大,出臺一次性設備投資補貼、資金補貼、稅收減免、加速折舊等政策支持,激發各方參與電能替代的積極性,形成有利于電能替代的政策條件和市場環境。
再次,培育電能替代服務市場,充分發揮市場主體作用,引入合同能源管理等市場運作模式,支持企業開展電能替代改造業務,推動電能替代中介服務市場發展。
最后,健全完善用電基礎設施,在電力發展規劃等規劃編制中,充分考慮電能替代后對配套電網的要求。積極推動城市與高速公路電動汽車充換電設施建設。對煤改電引起的電網新建和改造項目,實行與供熱項目相同的補貼及優惠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