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環保市場在短時間的急速膨脹,央企的環保版圖開始進入大眾視野。與私企和地方企業相比,央企的發展有著侵略式的絕對速度。如今,隨著越來越多的大型央企掘金環保行業,中國環保行業企業規模偏小、分散,資金不足,技術水平也不夠成熟的格局正在改變。未來,節能環保領域或將走“央企+民企”的新型商業模式。
在產業結構調整的趨勢中,節能環保頻頻得到了央企拋出的“橄欖枝”,密集出臺支持政策的節能環保行業激活了央企對此的重視和投入。央企的動態常被形容為豐厚利潤的風向標,目前,央企參與環保的趨勢日益明顯,有業內人士分析,十三五的環保行業將是“掘金沃土”。
眾所周知,“十三五”期間水、氣、土這三大行動計劃總投資將超過12.4萬億元。這塊巨大的蛋糕不僅吸引了民資與外資的參與,也加速了央企布局該領域。眼下遍布全國的環保項目多數背后都有共同標簽“中央企業”。
與私企和地方企業相比,央企的發展有著侵略式的絕對速度。中央企業相對于其他企業,具有較強的管理、資金、人才實力以及國際化運作經驗,即使剛參與時有一定的技術欠缺,它資本規模大、實力雄厚等特點使其有著難以比擬的融資優勢。
在中國企業改革與發展研究會副會長李錦看來,以央企為主體的國有資本大規模加速布局節能環保產業,體現了國有企業承擔社會責任的使命,將大大提升行業技術水平,全民“綠生活”加速到來可期。
如今,隨著越來越多的大型央企掘金環保行業,中國環保行業企業規模偏小、分散,資金不足,技術水平也不夠成熟的格局正在改變。
一方面,當前國內環保企業的資產規模與能力都比較分散,央企介入環保產業全鏈條,可借助中國環保強大的資金實力、專業的運營管理能力和作為央企負責任企業的資源優勢,創立環保領域的龍頭企業地位。
當前的環保市場格局未定,環保細分領域市場占有率普遍較低,行業產值分布較為零散。這種群雄逐鹿式的市場具有較大的不穩定性,是出現黑馬品牌導致市場占有率重新分配的絕好機會。
環保專家楊明森說,資金雄厚及資源豐富的國有資本加速進入環保行業,將在資源及資金兩個角度推高行業門檻。同時,國有高科技的專業大型企業進入環保領域,也大大提升了全行業的技術水平,縮短了中國環保技術與歐美國家的差距。
另一方面,在良好社會效益的背后,企業也獲得可觀經濟收益。更大的發展空間還在后面。據環保部有關人士測算,“十三五”期間,我國環保產業的全社會投資有望達到17萬億元,其中,“水十條”預計拉動4萬億元至5萬億元社會投資;而“土十條”發布帶動的投資預計遠超5.7萬億元。
“未來,節能環保領域可以走‘央企+民企’的新型商業模式。”中國企業改革與發展研究會副會長李錦表示,將央企的品牌與技術優勢和民企的活力相結合,在產業內形成完整成熟的產業鏈條,可以有效促進節能環保產業結構的轉型升級。據了解,不少進入環保產業的央企已在積極嘗試“混改”之路。
在此環保資金、技術日臻成熟的背景下,藍天白云、綠水青山的環境將不再是一場夢,全民的“綠生活”加速到來可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