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三上亚洲一区二区,日韩欧美精品一区二区综合视频,亚洲精品成人久久

首頁 行業資訊 政策法規 產業市場 節能技術 能源信息 宏觀環境 會議會展 活動圖庫 資料下載 焦點專題 智囊團 企業庫
政策法規  節能產業網 >> 政策法規 >> 時政要聞 >> 正文
土壤治理引群雄逐鹿 盈利困境橫亙萬億盛宴
來源:中國節能產業網 時間:2016/3/25 15:42:43 用手機瀏覽

  據公開資料,我國土壤污染修復產業產值,尚不及環保產業總產值的1%。而在發達國家這一比重達30%以上。那么,土壤污染治理未來的市場空間可以有多大?有業內人士預計,“土十條”發布之后,將帶動數以萬億的投資。

      圍繞土壤污染治理的環保風暴正在蓄勢待發。來自相關部門的報道消息稱,由發改委、環保部、國土資源部、住建部、農業部等多部委共同參與制定的“土十條”(《土壤環境保護和污染治理行動計劃》)經過幾十稿的修改完善,征求了有關部門和地方政府意見,已經將修改完善后的文件提交國務院審議,目前已經進入方案編制關鍵時期,有望在2016年內出臺。

      在資金籌集方面,“土十條”內容中將建議提取10%土地出讓收益。據測算,若各地提取10%土地出讓收益用于土壤污染治理,加上中央財政、社會資金投入,每年投入可在1500億至2000億元。考慮到國家土地政策逐步收緊的因素,到2020年,預計可籌措到1.1萬億至1.4萬億元。

      “國家也會醞釀一系列鼓勵政策,促進和規范土壤污染治理領域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并逐步將土壤污染防治領域全面向社會資本開放。”環保部內部人士表示,下一步國家將細化社會資本投資土壤污染治理領域的鼓勵措施,包括財政、稅收、貸款優惠等內容。分析人士認為,從中長期考量,“土十條”發布之后,帶動的投資預計遠超5.7萬億元。

      是泡沫還是機遇

      顯然,我國土壤修復市場將在“十三五”期間全面啟動。業內較為普遍的觀點認為,土壤修復的規模將是一個萬億級的市場,并且將伴隨著“土十條”的出臺迎來行業拐點,市場規模將迅速膨脹。

      相關研究機構指出,我國土壤修復行業過去每年大概維持在40—50億元的市場空間。2008年,歐洲土壤修復市場份額最高曾達到GDP的0.3%,而我國2013年的土壤修復市場規模僅占GDP的0.007%。有數據顯示,2014年,我國已開展、完成和招投標過程后中標的土壤修復項目有40項,投資金額約為17億元;2015年,我國公開招投標開張的土壤修復項目有32項,投資金額約為23億元。

      然而,也有觀點認為,土壤修復面臨資金缺口大、融資難、標準和相關政策法律缺失等一系列更為具體也更棘手的難題,推測出來的數十萬億級別的市場也許僅是一場虛妄的猜想。

      據公開資料,截至2015年6月,我國今年正在開展的土壤修復工程類及調查評估類項目總計19項,投資金額約16.5億元。將這兩個數據分別與2013年的28項和15億元對比后發現,2015年,全國土壤修復項目仍處于平穩發展的狀態,并未出現跳躍式發展。

      盈利模式瓶頸

      而在眾多業內人士看來,如何盈利是目前進入“土十條”企業最擔心的一個問題。

      邊賀,專注于環境領域投融資的資深業界人士。他指出,我國土壤修復處于行業發展中早期,相對于水、大氣還很不完善,缺乏上下產業鏈條,主要商業模式是房地產開發。

      上海環境衛生工程設計院院長張益也指出,目前土壤修復的商業模式主要有兩種:一是“先出讓,再修復”模式,修復經費由土地開發商承擔。目前采用這一模式的項目較少,其主要弊病在于無法約束土地開發商。二是“先修復,再出讓”模式,修復資金來源于財政撥款和銀行貸款,修復并通過驗收后再進入土地流轉市場。張益分析,我國2015年的土壤修復市場規模約為200億元,大部分都與房地產有關,而耕地修復、礦山修復、生態修復等占比較小。

      從當前土壤修復所采用的模式可以看出,修復資金大多來源于政府。“資金來源過度依賴政府,特別是中央財政,沒有穩定的支付體系,就難以形成可持續發展的市場機制和商業模式。”張益表示。高勝達也認為,土壤修復耗資較大,倘若都由財政“埋單”,政府壓力不輕。當前,各級地方政府均面臨較高債務水平的窘境,二者相加,有可能會使財政支持出現“打折”現象,甚至產生負面影響。

      事實上,自2010年起,中央財政就已設立重金屬污染防治專項資金。但是存在項目分散、資金額度小、效益不明顯等問題。比如2015年中央下達28億元專項資金用于30個修復項目,平均每個項目資金額不到1億元。

      “土壤修復是政策倒逼的行業。在經濟下行下,公司投入環保就是提高成本,能少投就少投,包括政府也是這樣。某知名分析師郭鵬指出,我國土壤修復還是以政府驅動為主,目前最多的是PPP模式。

      但是PPP模式也存在諸多弊端。“很多PPP項目都是我們墊資,給公司資金周轉造成了很大壓力。”相關業內人士透露,在土壤修復領域的PPP模式必須考慮企業如何經營,如何回報,如何退出的問題。

      如何調動市場積極性成關鍵

      此外,我國需要修復的污染土壤數量巨大,特別是歷史遺留下來的土壤污染,比如已關停的企業造成的污染后果,由誰買單?同時大面積的農田土壤污染修復費用極高,由于缺乏具體的責任人,修復工程幾乎無法推動。

      張益指出,目前國內土壤修復產業產值僅為環保產業產值的1%左右,這一數值遠低于發達國家30%左右的水平,伴隨治理需求的不斷釋放,未來土壤治理,需要依靠市場模式來進行。

      業內人士表示,在土壤修復領域,未來可采用績效合同服務的“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模式,以及具有較好融資效果的BOT、PPP等模式。

      “但目前來看,上述模式在土壤修復領域尚未能得到有效推廣。下一步政府應從政策法規完善入手,推動PPP等融資效果更好的商業模式在土壤修復領域的應用,以解決土壤修復領域面臨的融資、治理效果及效率等核心問題。”張益認為。

      “同時,在修復伊始,需要明確修復主體,它是由土地開放商來負責治理?還是由污染企業自己來負責治理?又或是由第三方的土地修復商來負責治理?這每類主體后面涉及的商業模式都不同。”張益建議。

      我國需要修復的污染土壤數量巨大。張益認為,對于歷史遺留下來的土壤污染問題,尤其是已關停的企業造成的污染后果,難以用傳統的“誰污染,誰治理”原則去追究責任人。同時大面積的農田土壤污染修復費用極高,由于缺乏具體責任人,修復工程幾乎很難推動。并且土壤污染可能引起突發性公共事件,需要政府有足夠資金,以保障在突發事件中所需要進行的評估、修復、賠償等工作能夠順利進行。而解決資金投入問題,是土壤修復領域面臨的迫切問題。因此設立土壤修復專項基金具有必要性。

      張益建議,在專項基金設立上,建議由國家相關部門牽頭,借鑒美國政府性信托基金(如超級基金)運作模式,盡快建立以“誰污染、誰付費”和“誰投資,誰受益”為原則的多責任、多目標的投融資體系,確定合適的基金規模和資金來源,用于解決歷史遺留和無法確認責任主體的污染土壤修復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 iTAG:
沒有相關文章
頻道推薦
服務中心
微信公眾號

CESI
關于本站
版權聲明
廣告投放
網站幫助
聯系我們
網站服務
會員服務
最新項目
資金服務
園區招商
展會合作
節能產業網是以互聯網+節能為核心構建的線上線下相結合的一站式節能服務平臺。
©2007-2019 CHINA-ESI.COM
鄂ICP備19009381號-2
節能QQ群:39847109
頂部客服微信二維碼底部
掃描二維碼關注官方公眾微信
主站蜘蛛池模板: 巴中市| 民乐县| 平和县| 巴青县| 五家渠市| 新巴尔虎右旗| 龙井市| 鹰潭市| 乌兰县| 通化市| 香港 | 休宁县| 阳江市| 南漳县| 会同县| 维西| 阿瓦提县| 望江县| 山丹县| 蓬莱市| 高碑店市| 定边县| 小金县| 体育| 沙田区| 荣成市| 木兰县| 尉氏县| 阿拉善右旗| 高阳县| 周宁县| 明溪县| 朝阳市| 体育| 邢台市| 时尚| 临沧市| 壶关县| 兴和县| 施秉县| 吴桥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