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兩會”李克強總理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在2016年的重點工作中明確:大力發展節能環保產業。擴大綠色環保標準覆蓋面。支持推廣節能環保先進技術裝備,廣泛開展合同能源管理和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加大建筑節能改造力度,加快傳統制造業綠色改造。開展全民節能、節水行動,推進垃圾分類處理,健全再生資源回收利用網絡,把節能環保產業培育成我國發展的一大支柱產業。
對此,節能環保類媒體報道較多,但分析類的文章不多,尤其是針對“廣泛開展合同能源管理”,不知道是大家還沒想好,還是不愿意講,今天我先開個頭兒,算是拋磚引玉吧。
去年,國家取消合同能源管理等財政獎勵后,曾一度引發產業熱議,其實,準確的說,不能算是取消,應該是財政部會同其它相關部門重新梳理財政獎勵政策,時至今日,雖然對于合同能源管理項目新的財政獎勵政策尚未出臺,但包括從發改委環資司等政府節能主管部門傳來的信息看,趨好的方向是明確的。
而此次《政府工作報告》中“廣泛開展合同能源管理”的提法,應該說為行業發展指明了方向——大力發展是必然的。為什么呢?
一、合同能源管理引入我國十余年,發展得已比較成熟,并且確實為國家節能減排做出了突出貢獻,這從中國節能協會節能服務產業委員會的年度報告中可見一斑,最為重要的是,其還有很大的市場空間。如此,與引入一種新的節能機制相比,會節省更多的資金、人力等成本。
二、合同能源管理可有效撬動社會資金用于節能減排,減輕企業和政府的資金壓力,解決更多就業,這對于緩解目前經濟增速放緩,傳統制造業盈利能力下降等問題都會起到一定的作用。
三、合同能源管理已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認可,項目涉及工業、建筑、交通等眾多領域,用能單位的參與度較高,具有良好的市場基礎,利于傳統節能服務公司和新建節能服務公司發展。除此之外,節能服務公司類型多樣,可大可小,這也有利于不同類型的企業、社會資本投資進入這個行業。
如果上述理由得到確認,那么相關扶持政策的出臺就將指日可待了,而新一輪扶持政策的出臺,也將進一步推動節能服務產業第二次騰飛。當然,其中有哪些機遇,一時還很難給出準確的判斷,但只要是行業發展向好,機遇總會是有的,關鍵在于您是不是這么判斷的。
今年是“十三五”的開局之年,今年“兩會”的政策也具有特殊意義,雖然已經進入四月,但對于整個“十三五”而言,也僅僅是剛剛開始,各節能服務公司如何布局合同能源管理業務在自身業務中的比重還都來得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