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十多年的發展,我國已形成世界上最大規模的風電市場,成為全球風電裝機增速最快的國家,但是風電產業還面臨諸多問題,亟待解決。在新經濟時代,隨著新能源產業成為中國實現新一輪經濟增長的綠色引擎,傳統風電企業迎來了發展新機遇,如何實現轉型成為了業界共同探索的重要課題。此外,面對異軍突起的千億級風電運維市場,風電企業紛紛發力,挖掘新的增長點。
新經濟之下的發展新機遇
近兩年來,隨著“新經濟”成為時代發展的關鍵詞,特別是2016年推進能源供給側改革,提升非化石能源比重,以新能源推動新經濟發展已成業界共識,新能源產業已成為中國實現新一輪經濟增長的綠色引擎。風電作為新能源領域的標志性行業,其持續健康發展,為風電產業鏈各風電企業創造了新一輪發展契機。
風力發電是當前最成熟的可再生能源發電技術,也是我國最具發展潛力的清潔能源產業。據中國風能協會公布的2015年中國風電裝機初步統計數據,2015年我國新增裝機量約為3050萬千瓦,累計容量則達到了1.45億千瓦,分別比2014年增長31.5%與26.6%,中國風電裝機容量穩居世界第一。隨著國家《“十三五”風電規劃和消納能力研究工作方案》等相關政策的出臺,我國的風電產業將迎來高速發展的新階段。
“我國的風電產業經過十多年的發展,已經形成了資源開發、產業技術、整機及配套零部件制造、風電市場服務及金融體系支持協同的系統格局,風電裝機容量高居世界第一。風電作為最具規模化發展潛力的新能源,在我國電源結構中已成為繼火電、水電之后的第三大主力電源。”華銳風電總裁徐東福在近日舉行的華銳風電戰略發布會上表示,風電作為新能源領域的標志性行業,正在快速創新和變革,開啟新經濟結構下新能源發展的新時代。
在新經濟時代,在《中國制造2025》戰略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政策背景下,風電產業的發展和市場環境發生了巨大變化,也促使風電企業進行全面戰略轉型。
徐東福表示,伴隨風電產業成長起來的華銳風電,在歷史發展過程中遇到了一些挫折,目前正全面調整企業產業戰略思路,提出立足風機制造,提供諸如分布式、微電網、風光儲、清潔能源供熱等多種新能源的產業發展方式和綜合解決方案,打造成為新能源綜合解決方案提供商。”
另外,隨著能源互聯網概念的提出,眾多傳統的風電企業開始重視布局“互聯網+風電”,紛紛聚焦分布式能源、微電網和智慧能源網,提出了全新的智慧能源一體化解決方案。
風電運維市場成新增長點
“十一五”期間,風電產業出現了“井噴式”發展期,隨著時間的推移,初期建設的風機質保期陸續結束,維護的任務更為繁重,同時也締造了風機運維領域的廣闊市場前景,未來風電運維市場已經被公認為是一個千億級的藍海市場。
據風電行業研究咨詢機構MAKE測算,基于國內風機2010年之前以兩年質保、之后以3-5年質保為主的趨勢,2014年末應有4700萬千瓦風電裝機容量已滿質保合約。另據業內人士透露,2014年到2016年期間,我國每年將有1400萬千瓦-1800萬千瓦風機出質保期,到2022年將有累計18700萬千瓦的風機出質保期。而據彭博新能源財經針對中國風電運行和維護市場的研究報告顯示,在2015年至2022年間,中國風場運維費用總計將高達160億美元。
面對廣闊的風機運維市場,風電企業在大力發展整機業務的同時,加大在風機運維領域開拓新增長點。
“中國風電裝機已達9萬余臺,容量超過1.4億千瓦,保守估計每年機組運維方面投入超過100億元。”華銳風電全資子公司、銳源風能技術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祝國棟表示,適應風機運維市場的需要,華銳風電成立了風電運維子公司,將基于與大數據相融合的“智慧運維”,由“故障運維”向“計劃運維”轉變,直至實現機組無故障運行。
據了解,華銳風電去年在滿足正常運維情況下,投入2.3億元用于物資與技術保障,對運維流程進行了梳理,針對29個風場項目約1250臺風機進行了技術改造,實現了預期的技改服務目標。據其介紹,經服務流程優化及技改之后,華銳風電機組停機率降幅達70%,機組可利用率達到97%以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