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綱要》最具特色的發展理念之一是綠色發展,推進資源節約集約利用,加大環境綜合治理力度,加強生態保護修復,積極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健全生態安全保障機制,發展綠色環保產業,全面啟動綠色發展重大工程,共計4類27項,預計總投資規模累計將達到幾十萬億元。
“十三五”時期,我國發展站在了新的更高起點上,仍處于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既面臨難得的歷史機遇,也存在諸多嚴峻的挑戰。必須緊緊抓住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一發展主線,圍繞補短板、增后勁、促均衡、上水平,落實好一批重大政策、重大工程和重大項目。
“十三五”規劃首次明確提出“生態環境質量總體改善”的核心目標。要求能源資源開發利用效率大幅度提高,能源和水資源消耗、建設用地、碳排放總量得到有效控制,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大幅度減少,主體功能區布局和生態安全屏障基本形成。這意味著中國開始進入生態環境的第三階段,這與中國經濟運行保持在合理區間、結構調整取得積極進展等極其相關。
首先,隨著經濟增長率進入6.5%~7.0%區間,能源消費增長彈性特別是煤炭消費增長彈性都會呈下降趨勢,甚至還會出現負增長彈性。
其次,服務業在GDP中的比重不斷上升,工業特別是傳統工業在GDP中的比重不斷下降,意味著進入工業化的后期,也進入了服務業化的黃金期,更加有助于促進經濟增長與主要資源消耗總量、主要污染排放總量徹底脫鉤。
再次,發展新動能加快成長,從要素驅動向創新驅動轉型,從利用模仿創新的后發優勢向自主創新的先發優勢轉變,互聯網與各行業加速融合,新經濟、新產業、新業態快速增長,中國同時發動綠色能源革命、互聯網數字革命、綠色制造革命等,都會有利于促進中國生態環境進入第三階段。
進入21世紀之后,中國人與自然之間矛盾日益突出,資源與能源、生態與環境、碳排放與氣候變化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最大瓶頸和限制因素。對此,中國作出了積極的回應,創新了綠色發展理念,形成了“五位一體”(特別是生態文明建設)現代化總體布局,發動了前所未有的綠色能源革命、綠色制造革命、綠色消費革命、綠色創新革命。經過4個五年計劃或規劃,中國已經走在世界綠色革命、綠色發展前沿,已經成為世界最大的綠色能源之國。2005年~2014年期間,我國水電發電裝機容量占世界總量比重從13.6%提高至27.4%,風電發電裝機容量占世界總量的比重從2.1%提高至30.7%,太陽能發電裝機容量占世界總量的比重從1.3%提高至15.6%,到2020年上述比重還會大幅度提高。其中五年規劃起了引導性作用、激勵性作用、助推器作用,形成了多重的政府與市場、國家與社會、中央與地方、國內與國際的合力,勢必帶動和引領世界綠色發展、綠色革命,為人類發展作出巨大的綠色貢獻。這就是中國“十三五”規劃所傳遞的最大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