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印發《能源技術革命創新行動計劃(2016—2030年)》(以下簡稱《計劃》),并同時發布《能源技術革命重點創新行動路線圖》(以下簡稱《路線圖》),明確我國能源技術革命的總體目標,包括現代電網關鍵技術、能源互聯網技術等15項創新內容入選重點推廣項目。
“十三五”規劃提出了我們要貫徹綠色發展的新理念,而能源利用效率的提高會給我國的綠色發展帶來更加積極的作用。
因此,《計劃》明確了我國能源技術革命的總體目標:到2020年,能源自主創新能力大幅提升,一批關鍵技術取得重大突破,能源技術裝備、關鍵部件及材料對外依存度顯著降低,我國能源產業國際競爭力明顯提升,能源技術創新體系初步形成;到2030年,建成與國情相適應的完善的能源技術創新體系,能源自主創新能力全面提升,能源技術水平整體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支撐我國能源產業與生態環境協調可持續發展,進入世界能源技術強國行列。
大勢所趨的《計劃》
我國能源發展面臨內外并行的“大轉型期”。從外部環境看,世界能源市場出現了比較大的變化,以石油為代表的大宗商品價格出現了比較長時間的低迷,這體現出了國際能源市場供求關系已經發生了變化。另外,頁巖氣、光伏等新產業的發展,使得國際能源的供需格局出現了新的變化。
正是由于全球能源市場的這些新變化,世界主要能源大國近年來均出臺了一系列措施,以加快能源科技創新。例如,美國發布了《全面能源戰略》等戰略計劃,將“科學與能源”確立為第一戰略主題,提出形成從基礎研究到最終市場解決方案的完整能源科技創新鏈條。歐盟制訂了《2050能源技術路線圖》等戰略計劃,突出可再生能源在能源供應中的主體地位,提出了智能電網、碳捕集與封存、核聚變以及能源效率等方向的發展。
國家能源局局長努爾˙白克力曾指出,科技決定能源的未來,科技創造未來的能源,當前,新一輪能源技術革命正在孕育興起,世界能源強國對能源技術制高點的爭奪日益激烈。作為世界第一大能源生產和消費國,我國迫切需要出臺全面部署面向未來的能源技術創新專項計劃,編制和實施好《創新行動計劃》。
而從內部環境來看,我國經濟發展進入了新常態,也給整個能源市場的發展帶來了新的變化。2015年,中國能源消費出現30年來首次負增長,全年能源消費總量約為42.4億噸標準煤,增速為負0.5%。這使得我國在傳統能源利用效率的提高、新能源的替代兩方面都要加快步伐,促進能源發展動力轉換。
同時,我國能源市場的轉型與發展仍面臨諸多問題和挑戰,盡管整個市場正在發生著積極的變化,但傳統能源產能過剩問題依然嚴重,可再生能源發展也面臨多重制約,能源系統整體效率不高,價格機制需要完善等問題依然亟待解決。
因此,在國內和國外的雙重因素促進下,《計劃》的出臺正當其時,也是大勢所趨。
能源技術革命加速進行時
今年6月,中國政府向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秘書處提交了應對氣候變化國家自主貢獻文件《強化應對氣候變化行動——中國國家自主貢獻》,確定2030年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0%至65%、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達20%等新目標。要達到這樣的目標,需要在2016年至2030年期間新增核電裝機1億千瓦、水電裝機1.5億千瓦、太陽能裝機3億千瓦和風電裝機4億千瓦,形成龐大的低碳發展產業體系。
除了非化石能源發展壓力巨大外,傳統化石能源的利用效率也需要進行提升。這就需要我們在技術手段上不斷創新,從兩方面推動我國能源技術革命。因此,從《計劃》中可以看到,此次列舉了包括“非常規油氣和深層、深海油氣開發技術創新”、“煤炭清潔高效利用技術創新”、“二氧化碳捕集、利用與封存技術創新”、“先進核能技術創新、乏燃料后處理與高放廢物安全處理處置技術創新”、“氫能與燃料電池技術創新”、“先進儲能技術創新”、“能源互聯網技術創新”等15項重點任務。而《路線圖》則明確了這15項重點任務的具體創新目標、行動措施以及戰略方向。
實現這些先進的技術目標,必然需要大量的資金支持。為此,《計劃》提出要研究設立能源產業科技創新投資基金,支持能源科技示范工程建設和企業技術改造。引導風險投資、私募股權投資等支持能源技術創新。深化金融領域改革,拓寬能源技術創新融資渠道,降低融資成本。積極發揮政策性金融、開發性金融和商業金融的優勢,加大對能源技術重點領域的支持力度。
此外,在政策保障方面,《計劃》也提出,要建立健全能源領域相關法律法規及科技成果轉化、知識產權保護、標準化等配套政策法規;建立健全企業主導的能源技術創新機制;深化能源領域科研院所分類改革和高等學?蒲畜w制機制改革,強化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的源頭創新主力軍地位,依托國家重點實驗室加強能源技術創新基礎研究和重大戰略研究,提升原始創新能力;加強中央預算內資金和政府性基金對能源技術創新的支持力度;實施有利于能源技術創新的稅收政策,完善能源企業研發費用計核方法,切實減輕能源企業稅收負擔,制定能源技術創新國際化戰略,積極開展全方位、多層次、高水平的能源技術國際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