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屆中國新能源國際高峰論壇低碳減排專業論壇在京召開
近年來,“低碳”二字儼然成為最火流行詞之一,“低碳”二字幾乎滲透到每一個人,口號式的宣傳迅速打響了“低碳”的知名度。然而“如何低碳”卻如水中迷霧,讓人費解。低碳城市、低碳社區更成為世界各地的共同追求,很多國際大都市以建設發展低碳城市為榮。氣候組織認為,低碳城市時指在城市內推行低碳經濟,實現城市的低碳排放,甚至是零碳排放。一般認為低碳城市是以城市空間為載體發展低碳經濟,實施綠色交通和建筑,轉變居民消費觀念,創新低碳技術,從而達到最大限度地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2016年4月20日,第十屆中國新能源國際高峰論壇低碳減排專業論壇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隆重召開。
全國工商聯新能源商會、中國低碳聯盟、全國工商聯新能源商會低碳減排專委會、美國環保協會,北京中創碳投科技有些公司、中國建筑設計院主、北京建筑技術發展有限責任公司、北京偉世通經濟咨詢有限公司、天普新能源科技有些公司、北京大學、湖北碳排放權交易中心、北京環境交易所、上海環境能源交易所、廣州碳排放權交易所、深圳排放權交易所、天津排放權交易所、國家電網上海置信碳資產管理有限公司、漢能碳資產管理(北京)股份有限公司等百余位嘉賓共同出席了本次論壇。
十三發展轉型期 低碳創新打造好“四個平臺”
在論壇中,國家發展改革委應對氣候變化司戰略處處長田成川出席會議并發表重要發言。他提出:低碳社區還有碳市場的建設,是當前發改委氣候司現在主推的兩項工作。
十三五我國進入了發展轉型的重要時期,這個時期低碳創新會更加重要,是十三五經濟社會發展一項重要任務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實現目標,需要從創新的角度,低碳的角度來發揮引領作用。田成川說:“我覺得從低碳創新角度來講要打造好四個平臺。”
第一,低碳理念的創新。注重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生態文明的理念。
第二,推動技術的創新。特別是新能源的發展,技術是非常關鍵的,實現低碳發展的目標,技術也是非常關鍵。
第三,個發展模式的創新。把很多的政策、技術,包括一些管理模式集成在平臺上,實現發展模式的創新,這是十三五非常重要的內容。
第四,制度的創新。用市場的機制來以最小的成本實現節能減排的目標,這是一個非常重大的創新。
最新研究課題 “低碳+”理念的提出
同時,全國工商聯新能源商會專業副會長曾少軍在論壇發言中提出:“由發改委主管的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負責資源這方面的工作,然后今年有一個課題,叫做“低碳+”戰略。”研究一下在低碳的前提下整個國家的經濟社會,怎么樣創新發展。他希望通過這種把低碳的經驗總結出來,怎么樣推動中國的創新發展。
會議中,中國低碳聯盟,全國工商聯新能源商會低碳減排專委會秘書長張建宇與中國建筑設計院主任孫金穎,北京建筑技術發展有限責任公司副董事長馮蕾,北京偉世通經濟咨詢有限公司總經理李偉,美國環保協會項目經理張靈鴿,天普新能源科技有些公司總經理李仁星,北京大學環境學副教授童盺幾位嘉賓針對“低碳社區在中國的發展”進行了激烈的討論。
北京偉世通經濟咨詢有限公司總經理李偉提出:農村的資源和城市的技術,是一個紐帶,這里面有很多創新的機制可以去探討,比如說現在有很多,北京周邊就有很多,要到農村去租房子,農村哪去了,到城市了,我們把低碳要作為未來農村建設的標準。
另外,國內農村建設差異性非常大,大城市周邊的農村和革命老區、生態老區這樣的農村也是不一樣。農村的差異性決定了沒有一個統一的標準和統一的尺度。李偉認為我們從碳角度有一個落實的指標及但是落實到每一個區域,每一個不同的階段有很大的差異性。
2016年是中國十三五規劃的開局之年,如何迎接2017年的全國統一碳市場是一關鍵。針對全國碳市場建設中有哪些攔路虎?全國碳市場能力建中心發揮的作用是什么?全國碳市場帶來了怎樣的機遇與挑戰?等一系列問題,全國工商聯新能源商會低碳減排專委會主任委員唐人虎也率領湖北碳排放權交易中心、北京環境交易所、上海環境能源交易所、廣州碳排放權交易所、深圳排放權交易所、天津排放權交易所、國家電網上海置信碳資產管理有限公司、漢能碳資產管理(北京)股份有限公司代表嘉賓做了深入探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