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13日從國家發改委獲悉,今年上半年,中國節能指標完成進度超前,環境質量總體向好,“十三五”節能減排工作開局順利。
從節能看,上半年中國單位GDP能耗下降5.2%,超過全年目標任務。高耗能行業能耗繼續保持低位運行,發電結構不斷優化。其中,規模以上火電發電量延續負增長態勢,同比下降3.1%。規模以上水電、核電、風電發電量增長迅速,同比增長13.4%、24.9%和24.4%。與此同時,我國空氣質量總體向好,全國細顆粒物(PM2.5)、可吸入顆粒物(PM10)、二氧化硫濃度分別下降9.3%、6.3%、14.3%,338個地級及以上城市平均優良天數比例同比提高4個百分點,水環境質量也總體穩定。
發改委相關負責人表示,節能減排開局取得這樣的成績主要在于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有效的措施。例如,在推進節能降耗方面,強化標準和政策約束,用綠色“標尺”推動去產能,組織開展能耗限額標準專項節能監察,推動鋼鐵、煤炭行業化解過剩產能。再例如,在發展循環經濟上,通過競爭方式確定18個園區實施循環化改造示范,開展了餐廚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和無害化處理、國家“城市礦產”示范基地等試點的終期驗收。
對于下一步節能減排方面的工作打算,該負責人透露主要將從四個方面發力:
一是嚴格目標管理。盡快出臺《能源消費總量和強度“雙控”方案》,明確各地“十三五”節能降耗的目標任務,督促各地將指標下達到地級市(縣、區)和重點用能單位。同時,強化約束性指標管理,健全節能目標責任評價考核制度,制定印發“十三五”節能考核和獎勵辦法,強化節能目標責任評價考核,加強考核結果應用。
二是強化節能統籌。制定印發《“十三五”節能減排綜合性工作方案》,全面部署“十三五”時期節能減排各項重點工作。出臺《“十三五”全民節能行動計劃》,部署實施節能產品、節能產業、綠色建筑面積倍增計劃,組織實施能量系統優化等十大重點工程。制定用能權交易規則,明確交易要素,搭建交易平臺。特別是在京津冀魯地區探索試行新增高耗能項目用能權有償使用制度。
三是加強環境治理。出臺《“十三五”全國城鎮污水垃圾處理設施建設規劃》,提出具體建設任務、配套政策和保障措施等。全面深化環保領域改革,制定出臺《加快培育環境治理和生態保護市場主體的意見》和《垃圾強制分類制度方案》,繼續推動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試點示范。深入實施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行動計劃,強化污染防控治理,推動環境質量不斷改善。
四是強化產業扶持。研究制定《“十三五”節能環保產業發展規劃》,明確產業發展方向和支持政策,大力推進節能環保產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進一步鼓勵符合條件的企業發行綠色債券,推動設立國家綠色發展基金。盡快調整節能節水和環境保護專用設備企業所得稅優惠目錄,按照鼓勵先進、總量控制、具備可操作性等原則,更新和細化性能參數標準,保證稅收優惠目錄符合市場導向。研究設立節能環保產業發展基金,引導社會資本投入節能環保產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