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安徽省戰略性新興產業“十三五”發展規劃》正式印發。按照《規劃》,安徽省將在新型顯示、機器人、新能源汽車、現代中藥、生物醫藥等領域建成10個左右千億元級、在國內外具有重要影響力的重大新興產業基地。到2020年,戰略性新興產業總產值翻番,力爭達到2萬億元。
“十二五”期間,安徽省戰略性新興產業實現跨越式發展,產值由2010年的2504億元增加到2015年的8921.5億元,年均增長29%,占全部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比重由13.6%提高到22.4%,對全省工業產值增長的貢獻率達到58%,成為全省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
《規劃》指出,未來5到10年,是新興技術群體迸發、新一輪產業深度演變的關鍵時期。按照部署,未來5年,安徽省將加快發展壯大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和新材料、生物和大健康、綠色低碳、信息經濟五大產業。同時,將加快建設一批重大新興產業基地,圍繞新型顯示、智能終端、機器人、新能源汽車、現代中藥、生物醫藥、節能環保、數字創意等領域,推進一批重大新興產業基地建設,力爭通過5年左右時間的努力,形成10個左右千億元級、在國內外具有重要影響力的重大新興產業基地。
在集成電路電路領域,安徽省將積極打造“中國IC之都”(合肥),聚焦存儲、驅動、射頻芯片以及微機電系統等特色芯片,以設計和制造為核心,積極發展封裝測試、專用裝備和材料產業。到2020年,建設3條12英寸晶圓生產線和3條以上8英寸特色晶圓生產線,綜合產能超20萬片/月,形成數個特定行業的集成器件制造(IDM)公司,產值達到500億元。
在新型顯示領域,搶抓大尺寸、超高清液晶顯示和中小尺寸有機發光半導體(OLED)柔性顯示發展機遇,繼續鞏固領先優勢,加快突破關鍵共性和前瞻性技術,完善產業配套體系,提升發展質量和效益。到2020年,力爭建成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世界級新型顯示產業集群,產值超過2000億元。
以科大訊飛為代表的智能語音產業是安徽省最具競爭力的特色新興產業。未來五年,安徽省將不斷提升智能語音產業發展規模和水平,打造“中國聲谷”。到2020年,建成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智能語音產業集聚發展基地,產值達到1000億元。
機器人也是未來五年發展的重點產業。安徽省將突破機器人整機、關鍵零部件及系統集成設計制造技術等技術瓶頸,有序推進機器人應用。到2020年,建成具有重要影響力的國家級機器人產業基地,產值達到400億元。
同時,安徽省還將積極培育一批重大新興產業專項,重點在量子通信和量子計算、新藥創制、核能裝備、燃氣輪機、虛擬現實、智能汽車等領域,加快實施一批重大新興產業專項,突破一批關系長遠發展的關鍵核心技術,培育一批具有爆發式增長的未來型產業。
在備受關注的量子通信領域,安徽省將支持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申報建設量子信息國家實驗室,加強量子密鑰分配技術研究,建設基于量子密碼的新型安全通信網絡體系,積極拓展量子通信在金融、互聯網、軍工等領域應用。探索量子計算機新模型,推動量子計算機的物理實現和量子仿真應用,開展面向未來網絡的前沿科學技術研究。
在要素保障上,《規劃》明確要求,充分發揮“三重一創”專項引導資金作用,加快組建運營總規模600億元的安徽產業發展基金,推進各市組建運營天使投資基金,加大對種子期、初創期科技型中小企業支持力度。加大高層次人才、高技能人才引進培養力度,安徽省扶持高層次科技人才團隊在皖創新創業、戰略性新興產業技術領軍人才等各類人才激勵政策優先向“三重一創”建設傾斜。
同時,嚴格考核評估,對重大新興產業基地、重大新興產業工程和重大新興產業專項實行動態調整管理。對考評結果優秀的給予滾動支持,對考評不合格的予以摘牌,并根據目標完成情況按比例收回省級支持資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