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三上亚洲一区二区,日韩欧美精品一区二区综合视频,亚洲精品成人久久

首頁 行業資訊 政策法規 產業市場 節能技術 能源信息 宏觀環境 會議會展 活動圖庫 資料下載 焦點專題 智囊團 企業庫
政策法規  中國節能產業網 >> 政策法規 >> 時政要聞 >> 正文
巴黎協定后首個氣候會議召開 各方開啟細節博弈
來源:中國節能產業網 時間:2016-11-20 15:09:58 用手機瀏覽

為期12天的第22屆《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締約方大會在摩洛哥中部城市馬拉喀什舉行。這是繼本月4日《巴黎協定》正式生效后,全球首次召開氣候變化會議。

  會議的主要議題是商討落實這一協定的細節問題,各方均展現了共同應對氣候變化的意愿和決心。但是,美國可能退出協定等不確定因素引起各方不安,要想全面落實各項承諾,締約方仍需付出切實努力。

  落實行動剛剛起步

  全球197個締約方、大約兩萬名與會者參與了本次會議。參會者以全會和分組討論形式,探討執行《巴黎協定》的技術細節,旨在進一步推動落實《巴黎協定》,同時制定發達國家履行每年1000億美元資金支持承諾的路線圖。其間,各方還舉行了《京都議定書》第12次締約方大會和《巴黎協定》第一次締約方大會。

  7日,大會主席臺上擺放著張貼笑臉的地球模型,現場的數千名與會者手持電子花燈,巴黎氣候變化大會主席、法國生態、可持續發展和能源部長賽格琳·羅雅爾與馬拉喀什氣候變化大會主席、摩洛哥外交與合作大臣薩拉赫丁·邁祖阿爾交接了會議木槌。大會正式拉開帷幕。

  《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秘書處執行秘書帕特里夏·埃斯皮諾薩在開幕式上表示,本次大會將提供機會落實《巴黎協定》的目標和雄心。她說,應對全球氣候變化,仍面臨資金、技術等諸多難題,實現可持續發展是人類共同的任務。

  馬拉喀什氣候變化大會主席邁祖阿爾說,希望馬拉喀什氣候變化大會成為“行動的大會”,為未來奠定基礎,展現各方決心,共同應對氣候變化這一全球挑戰。

  去年12月,《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近200個締約方在巴黎氣候變化大會上達成《巴黎協定》。今年4月22日,175個國家正式簽署《巴黎協定》。依照規定,協議正式生效并具有法律約束力需滿足兩項先決條件,即至少55個《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締約方簽署并加入,且其溫室氣體排放量占全球總量至少約55%。今年10月5日,《巴黎協定》達到生效所需的兩個門檻,并于11月4日正式生效。

  《巴黎協定》正式生效對2020年以后全球應對氣候變化做出了具有法律約束力的安排。協定生效之快,在全球治理中堪稱典范,也表明綠色低碳發展方向已成為全球大勢所趨。然而,圍繞如何落實《巴黎協定》,各方就一些技術細節仍存在分歧。譬如如何進一步明確發達國家對發展中國家的資金、技術和能力建設支持,以及資金支持應當如何核算等議題。

  在15日的馬拉喀什氣候大會高級別會議上,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呼吁各國將《巴黎協定》轉化為具體的政策和行動,盡早開始協定的落實工作。潘基文指出,《巴黎協定》為全球應對氣候變化帶來了新曙光,“現在我們必須將這些言辭轉化為有效的具體政策和行動”,“行動越快,獲益越多”。他表示,聯合國將幫助各國執行《巴黎協定》,并再次呼吁發達國家展現領導力,按照承諾到2020年實現每年為發展中國家提供至少1000億美元氣候資金的目標。

  中國承諾積極務實

  《巴黎協定》開啟了全球合作應對氣候變化的新階段。中國堅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將大力推進綠色低碳循環發展,采取有力行動應對氣候變化。中方對下階段全球氣候治理進程充滿信心,愿同各方加強溝通合作,為構建合作共贏、公正合理的全球氣候治理機制作出貢獻。

  自2015年12月《巴黎協定》達成以來,國際社會致力于推動協定盡快生效。中國于今年4月22日《巴黎協定》開放簽署首日簽署協定,并于9月3日批準協定。作為主席國,中國推動二十國集團首次發表關于氣候變化問題的主席聲明,為推動簽署《巴黎協定》提供政治支持。本月4日,國家主席習近平致信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對《巴黎協定》正式生效表示祝賀。

  中國氣候變化事務特別代表解振華、外交部副部長劉振民率團參加了此次氣候變化大會。馬拉喀什會議期間,中方代表團表示,作為最大發展中國家,中國將積極引導、推動談判,圍繞《巴黎協定》后續規則和程序制定等核心關切,與各締約方共同努力,爭取達成最大共識。中國應對氣候變化的政策和行動不會受外界干擾,將繼續扮演“積極參與者”角色,同時呼吁希望發達國家展現領導力,兌現應對氣候變化所做承諾。

  代表團談判代表陳志華說,會議開幕以來,中方深入參與各項議題談判,涉及《巴黎協定》程序性和法律性安排、協定實施后有關后續安排,以及各方2020年前落實承諾的行動等。

  中國在向《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秘書處提交的國家自主貢獻文件中提出,使二氧化碳排放于2030年左右達到峰值并爭取盡早實現,到2030年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0%到65%,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達到20%左右,2030年森林蓄積量比2005年增加45億立方米左右。解振華說,中國正處在工業化和城鎮化推進過程中,粗放型發展方式尚未根本轉變,資源能源緊缺、生態環境惡化等問題凸顯。中國的國家自主貢獻體現出控制溫室氣體排放、提高適應氣候變化能力、承擔合理國際責任的態度和決心。解振華說,應對氣候變化需要全球努力。中國愿意與各方合作,從綠色低碳發展中尋找合作機會與亮點。他提及中國將于明年設立全國碳排放交易市場,希望可以與日本、韓國加強交流與合作,爭取設立東亞次區域碳市場。日本與韓國環境部門負責人也都表示了在氣候領域進行合作的意愿。

  出席聯合國馬拉喀什氣候大會的世界銀行副行長勞拉·塔克11日說,中國向全球展現出應對氣候變化的決心,世界銀行將繼續為中國提供智力和資金支持。塔克認為,中國在推動《巴黎協定》正式生效的過程中展現出引領作用,中國國家自主貢獻文件中所設定的目標“令人欽佩”。塔克說,從規模和潛力來看,中國碳交易市場將成為全球最大的碳交易市場,有助驅動投資決策和消費習慣向綠色轉型。中國探索碳交易市場的努力可以為其他國家樹立“典范”。世行將加大對中國的支持力度,幫助設立更加成熟的碳交易市場。

  全方位國際合作

  在馬拉喀什氣候大會上,各國政府廣泛認為全球氣候治理需要強有力的國際合作,大國應主動承擔國際責任,為推動全球氣候談判、促進新氣候協議落實等方面發揮引領性作用。

  作為世界兩大經濟體和排放國,中美兩國努力推動和落實巴黎協定中彰顯大國責任,積極應對氣候變化,也成為新型大國關系在氣候合作上的體現。

  出席聯合國馬拉喀什氣候大會的中國氣候變化事務特別代表解振華說,作為最大發展中國家和最大發達國家,中國和美國理應帶頭,共同應對氣候變化。

  歐洲議會對華關系代表團團長喬·萊嫩11日在發布的新聞公報中表示,中國和歐盟在去年聯合國巴黎氣候大會談判期間都扮演了重要角色,促進了《巴黎協定》的最終達成。他認為,歐盟和中國應充分利用馬拉喀什氣候大會的契機,進一步加強可再生能源的開發和合作。環境領域的合作將是促進歐中戰略伙伴關系未來發展的重要內容。萊嫩強調,歐盟制定的現有減排目標將不足以抑制全球變暖。因此,歐盟需對其氣候政策加以調整,以便與《巴黎協定》的規定趨于一致。具體來說,這意味著需要加大減排力度,并明確與應對氣候變化相關的融資問題。

  去年9月,中國宣布出資200億元人民幣建立中國氣候變化南南合作基金,幫助其他發展中國家應對氣候變化。在聯合國馬拉喀什氣候大會期間,中國氣候變化南南合作基金受到聯合國和一些國家,尤其是發展中國家官員的肯定和歡迎,認為中國設立氣候變化南南合作基金是主動承擔國際責任、履行國際義務的表現,既向發展中國家提供了支持,也為各國做出了榜樣。

  解振華在氣候大會“中國角”舉行的“應對氣候變化南南合作高級別論壇”上表示,建立全球氣候治理體系,各方應當鞏固互信基礎,實現優勢互補,建立溝通橋梁,把氣候變化南南合作的“朋友圈”做大做強。

  他說,應對氣候變化,南南合作與南北合作相互補充。中國作為負責任的發展中國家,主動承擔與自身國情、發展階段和實際能力相符的國際義務,愿與國際社會共同促進全球綠色低碳轉型與發展路徑創新。通過設立200億元人民幣的中國氣候變化南南合作基金,中方將在發展中國家建設低碳示范區,開展適應和減緩項目,組織人員培訓,贈送節能及氣候變化監測預警設備,支持編制應對氣候變化政策規劃,推廣氣候友好型技術等,為最不發達國家、小島嶼國家和非洲國家等發展中國家應對氣候變化提供資金、技術和能力建設。

  馬拉喀什氣候大會主席、摩洛哥外交與合作大臣薩拉赫丁·邁祖阿爾贊賞中國支持發展中國家,特別是非洲國家探索可持續發展道路。中國設立氣候變化南南合作基金,通過項目解決實際問題,反映出南南合作務實的特征。

  不確定因素仍存

  應對氣候變化已經成為全球共識,但多邊談判進程艱難曲折,各方利益博弈激烈復雜。目前,尚有超過1/3的國家仍未批準《巴黎協定》,一些發展中國家心存憂慮。

  菲律賓總統杜特爾特7日表示,他準備批準《巴黎協定》。杜特爾特此前曾公開反對。他認為這項協定將會制約菲律賓的發展。菲律賓仍在努力實現工業化,但那些已經實現工業化的國家排放的溫室氣體遠超菲律賓。

  杜特爾特如今表示,希望工業化國家兌現自己在財政上的承諾。他認為,如果大家都在協定上簽了字,那么所有國家都應該切實遵守協定的各項條款。根據《巴黎協定》的條文,發達國家應為發展中國家提供資金、技術等方面的支持。

  中國代表團副團長謝極說,在圍繞一些技術性和程序性議題談判時,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呈現不同態度。他認為,只有堅持“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才能體現各方利益。

  根據“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發達國家相比發展中國家應承擔更多義務。《巴黎協定》規定,發達國家應為發展中國家提供資金、技術等方面的支持。特別是發達國家曾承諾,到2020年實現每年向發展中國家提供1000億美元應對氣候變化支持資金的目標,但發達國家如何履行上述資金支持承諾的時間表和路線圖尚未明朗。

  “我們希望發達國家把向發展中國家提供資金、技術和能力建設的支持落實到位,讓發展中國家看得見、摸得著,”解振華說,不少發達國家已經在積極努力籌措資金,“現在的關鍵問題是,1000億美元里面要區分清楚,哪些是新的、額外的、專門為支持發展中國家應對氣候變化的資金,而不是重復計算的資金”。

  此外,特朗普在馬拉喀什氣候大會召開之際當選下屆美國總統,消息稱特朗普將尋求捷徑盡快使美國撤出《巴黎協定》,也為日后的氣候談判增添更多不確定因素。

  按照協定,某個締約方如果打算退出,需要等待4年。《巴黎協定》于11月4日生效,意味著特朗普需要等到下次美國總統選舉前后,美國才能退出。

  美國國務卿約翰·克里13日表示,大多數美國人相信氣候變化是事實并希望予以應對,奧巴馬政府將在剩余任期內“竭盡全力”落實《巴黎協定》。克里呼吁特朗普不要退出《巴黎協定》。他說:“眾所周知,競選與執政之間有時會有不同。”

  法國總統奧朗德15日馬拉喀什氣候大會高級別會議上,呼吁下一屆美國政府尊重此前美國在《巴黎協定》中作出的承諾。他說,《巴黎協定》符合所有人的利益,作為世界最大經濟體和碳排放大國,美國必須遵守在氣候變化方面已作出的承諾。這不僅是責任,也符合受氣候變化影響的美國人民的利益,因為沒有一個國家面對氣候變化能獨善其身。

  分析人士指出,《巴黎協定》的后續落實,還需要各方繼續釋放出共同應對氣候變化挑戰的政治意愿以及轉變自身經濟發展方式的智慧和勇氣。為推動建立公平有效的全球應對氣候變化機制,實現更高水平全球可持續發展,構建合作共贏的國際關系付出切實努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 iTAG:
沒有相關文章
頻道推薦
服務中心
微信公眾號

CESI
關于本站
版權聲明
廣告投放
網站幫助
聯系我們
網站服務
會員服務
最新項目
資金服務
園區招商
展會合作
中國節能產業網是以互聯網+節能為核心構建的線上線下相結合的一站式節能服務平臺。
©2007-2016 CHINA-ESI.COM
鄂ICP備16002099號
節能QQ群:39847109
頂部客服微信二維碼底部
掃描二維碼關注官方公眾微信
主站蜘蛛池模板: 舒兰市| 马尔康县| 卓资县| 九龙县| 福泉市| 肇庆市| 丹凤县| 明溪县| 浑源县| 永清县| 台前县| 伽师县| 和硕县| 祁阳县| 白银市| 三河市| 海口市| 深水埗区| 醴陵市| 托里县| 丹江口市| 乐至县| 玛曲县| 衡山县| 新野县| 东光县| 台中市| 武夷山市| 台前县| 康马县| 永泰县| 天峻县| 象山县| 类乌齐县| 五原县| 潜山县| 射洪县| 三明市| 东乌珠穆沁旗| 会宁县| 九龙城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