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諸多環保大政方針!2016年環保水處理行業環保政策盤點政策發布,不僅促進了環保行業的發展,也給環保行業提出了要求。水處理作為環保行業的重點領域,水處理企業把脈國家政策,對于企業的發展至關重要,本文盤點2016年對于水處理行業影響深遠的國家政策,詳見下文:
1、《重點流域水污染防治“十三五”規劃編制技術大綱》
2016年1月18日,環保部印發《重點流域水污染防治“十三五”規劃編制技術大綱》。
《技術大綱》指出,目前全國已經初步確定了1900余個控制斷面及其目標指標要求、劃分了約1800余個控制單元,基本完成了流域水生態環境功能分區管理體系構建。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各地市都已經開始編制并將報批本行政區的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確定“十三五”期間需要改善、重點治理的河流清單。有關部委分頭落實《水十條》,已經或即將形成相關的專項工作方案、計劃、政策、措施,各項任務安排相繼出臺。
2、《城市綜合管廊和海綿城市建設國家建筑標準設計體系的通知》
1月22日,住建部印發《城市綜合管廊和海綿城市建設國家建筑標準設計體系的通知》。
在我國部署推進海綿城市建設,提高新型城鎮化質量的新形勢、新要求下,國家建筑標準設計立足市場迫切需求,通過廣泛調研征求意見,結合國內各地發展現狀,參考國外先進發展經驗,構建了“海綿城市建設國家建筑標準設計體系”,該體系日前已通過審查,正式頒布實施,將對提高我國海綿城市建設設計水平和工作效率、保證施工質量,推動海綿城市建設的持續、健康發展,發揮積極作用。
3、《城鎮污水垃圾處理設施建設中央預算內投資專項管理辦法》
2016年4月12日,國家發展改革委辦公廳關于印發《城鎮污水垃圾處理設施建設中央預算內投資專項管理辦法》的通知。
為進一步加強和規范城鎮污水處理、垃圾處理設施建設專項中央預算內投資項目管理,提高中央資金使用效益,推進中央預算內投資管理制度化、規范化、科學化,國家發展改革委研究制定了《城鎮污水垃圾處理設施建設中央預算內投資專項管理辦法》。
4、《水效領跑者引領行動實施方案》
2016年4月21日,發改委印發《水效領跑者引領行動實施方案》。
水效領跑者引領行動是對水資源管理和利用制度的重大創新,將推動用水產品、高耗水行業、農田灌溉等領域不斷改進技術、加強管理,實現從“要我節水”到“我要節水”的觀念轉變,推動供給側結構改革,對建立節水型的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和消費模式,促進生態文明建設將起到積極作用。
5、《水污染防治法(修訂草案)》(征求意見稿)
2016年6月12日,環保部起草《水污染防治法(修訂草案)》(征求意見稿)。
為深入推進我國水污染防治工作,切實改善水環境質量,根據全國人大立法工作計劃,按照國務院的總體部署,在認真調查研究的基礎上,環保部起草了《水污染防治法(修訂草案)》(征求意見稿)。
《水污染防治法(修訂草案)》(征求意見稿)共九章143 條。修訂工作以水環境質量改善為核心,堅持保護優先、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統籌協調,系統考慮水資源、水環境和水生態,地表水與地下水并重,綜合運用行政、司法、經濟等多種手段。中央與地方密切配合,各有關部門協調發力,企業事業單位依法盡責,社會和公眾全面參與,共同推進水環境質量持續改善。
6、《“十三五”國家科技創新規劃》
2016年8月8日,國務院印發《“十三五”國家科技創新規劃》的通知。
規劃主要要明確“十三五”時期科技創新的總體思路、發展目標、主要任務和重大舉措,是國家在科技創新領域的重點專項規劃,是我國邁進創新型國家行列的行動指南。此次“十三五”國家科技創新規劃明確提出了水體污染控制與治理、資源高效循環利用、清潔高效能源技術、生態環保技術等節能環保項目,涉及水污染防治、余熱回收、超低排放、生態修復等。
7、《水污染防治重點行業清潔生產技術推行方案》
2016年9月7日,工業和信息化部、環境保護部印發《水污染防治重點行業清潔生產技術推行方案》。
工業是水污染物產生和排放的重要來源,與農業源和生活源相比,工業源具有污染物排放濃度高、治理困難等特點。因此,工業行業水污染防治的重點是要大力推行清潔生產,強化源頭預防,在生產過程中減少污染物的產生。制定出臺清潔生產技術推行方案,加快行業先進適用清潔生產技術的推廣普及,引導企業實施清潔生產技術改造,從源頭減少水污染物的產生和排放,十分必要。
8、《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稅法(草案)全文》
2016年9月3日,第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二次會議對《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稅法(草案)》進行了初次審議。
2016年12月25日通過的《環境保護稅法》將于1018年1月1日起施行,排污企業將被套上“金箍”,直接受到經濟約束。《環境保護稅法》是我國第一部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單行稅法,將于2018年1月1日起施行。作為我國第一部專門體現“綠色稅制”、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單行稅法,《環境保護稅法》的落地,意味著我國環保治污、“綠色稅收”的法律體系進一步完善。
9、《城市黑臭水體整治——排水口、管道及檢查井治理技術指南(試行)的通知》
2016年8月,住建部發布《城市黑臭水體整治——排水口、管道及檢查井治理技術指南(試行)的通知》。
為貫徹落實國務院《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確定的城市黑臭水體整治目標和工作要求,住建部牽頭制定了《城市黑臭水體整治工作指南》,提出控源截污、內源治理、生態修復等工作任務。控源截污是整治城市黑臭水體的基礎工作,也是重中之重。
10、《全民節水行動計劃》
2016年10月28日,國家發改委發、水利部、住建部等9部委聯合布印發《全民節水行動計劃》。
根據規劃,我國將積極利用非常規水源。在建設城市污水處理設施時,應預留再生處理設施空間,根據再生水用戶布局配套再生儲存和輸配設施。加快污水處理及再生利用設施提標改造,增加高品質再生水利用規模。加快推進海水淡化水作為生活用水補充水源,鼓勵地方支持主要為市政供水的海水淡化項目,實施海島海水淡化示范工程。推進海綿城市建設。并推行合同節水管理,鼓勵專業化服務公司通過募集資本、集成技術,為用水單位提供節水改造和管理,形成基于市場機制的節水服務模式。鼓勵節水服務企業整合市場資源要素,加強商業模式創新,培育具有競爭力的大型現代節水服務企業。
11、《“十三五”全國城鎮污水處理及再生利用設施建設規劃(征求意見稿)》意見的函
2016年11月14日,國家發展改革委辦公廳 住房城鄉建設部辦公廳關于征求對《“十三五”全國城鎮污水處理及再生利用設施建設規劃(征求意見稿)》意見的函。
征求意見稿提出,主要目標到2020年,全國所有設市城市、縣城和建制鎮具備污水收集能力,所有設市城市、縣城及部分建制鎮具備污水集中處理能力,實現城鎮污水處理設施全覆蓋。城市污水處理率達到95%,縣城達到 90%;建制鎮達到 70%;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區域提前一年完成。到2020年,再生水利用率進一步提高,其中,一般地區不低于15%,缺水地區不低于20%,京津冀地區不低于30%。
12、《關于全面推行河長制的意見》
2016年12月11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全面推行河長制的意見》。
江河湖泊具有重要的資源功能、生態功能和經濟功能。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保護江河湖泊,事關人民群眾福祉,事關中華民族長遠發展。李克強總理指出,江河濕地是大自然賜予人類的綠色財富,必須倍加珍惜!兑庖姟敷w現了鮮明的問題導向,貫穿了綠色發展理念,明確了地方主體責任和河湖管理保護各項任務,具有堅實的實踐基礎,是水治理體制的重要創新,對于維護河湖健康生命、加強生態文明建設、實現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13、《水利改革發展“十三五”規劃》
2016年12月27日,經國務院同意,國家發展改革委、水利部、住房城鄉建設部聯合印發了《水利改革發展“十三五”規劃》。
水利部副部長周學文解讀《水利改革發展“十三五”規劃》,《規劃》主要包含四個方面,一是水安全上升為國家戰略,治水思路進一步升華。二是水利保障能力全面提升,有效支撐了經濟社會發展。三是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加快落實,水生態文明建設深入推進。四是重點領域改革取得突破,水利發展體制機制逐步完善。
14、《全國海水利用“十三五”規劃》
2016年12月30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和國家海洋局聯合發布關于印發《全國海水利用“十三五”規劃》。
《規劃》內容涉及到海水淡化、海水利用、海水利用工程技術等。水利部副部長周學文解讀《水利改革發展“十三五”規劃》,《規劃》主要包含四個方面,一是水安全上升為國家戰略,治水思路進一步升華。二是水利保障能力全面提升,有效支撐了經濟社會發展。三是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加快落實,水生態文明建設深入推進。四是重點領域改革取得突破,水利發展體制機制逐步完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