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后剛開工,位于福建省連城工業園區的賽特新材料生產線一片繁忙。
賽特新材料是連城重點引進的節能環保產業項目,其生產的真空絕熱板是絕熱節能環保材料,被廣泛作為冰箱、冰柜等絕熱系統的絕熱保溫材料,在國內外同行業中處于領先水平。
近年來,連城傾力打造“綠色工業”,以賽特新材料項目為龍頭,規劃建設賽特新材料專業園區,加快超細玻璃棉、高阻隔復合膜、墻體保溫板以及保溫家電等上下游產品研發生產。
環保產業是一個跨產業、跨領域、跨地域,與其他經濟部門相互交叉、相互滲透的綜合性新興產業。因此,有專家提出應將其列為繼“知識產業”之后的“第五產業”。
工信部也表示,到2020年,綠色制造業產業規模將達10萬億元,成為國民經濟新的支柱產業。
政策給力發展迅速
我國經濟持續高速增長的同時,給環境帶來了巨大的壓力。對此,近年來,國家對環境保護問題越發關注。去年底,我國密集出臺了一系列環保政策。在地方,也制定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以加強對節能環保產業的引導。比如,福建積極落實國家各項優惠政策,包括享受高新技術企業優惠、礦產資源綜合利用等,使得環保節能產業再次熱了起來。
福耀玻璃工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作為中國汽車玻璃產業的領軍企業,節能環保早已經成為了福耀玻璃的核心理念。例如為了打破國外對前擋鍍膜技術的壟斷,填補國內空白,福耀玻璃自主研發出了可以阻隔99%紫外線、48%紅外線的鍍膜前擋玻璃,同時該款玻璃的金屬膜層還可以作為加熱介質,在雨雪天氣快速為玻璃去冰除霧,既方便實用又節能環保。
記者了解到,“十二五”期間,環保產業年均增速達到26.9%,比工業產出平均水平高19.1個百分點。此外,企業兼并重組、股權融資、并購整合活躍。一批擁有較強綜合競爭力的大型企業和企業集團脫穎而出,部分央企和資本跨界介入,加速行業格局變化。
業內人士指出,“十三五”期間,環保產業社會總投資有望達到17萬億元。我國環保產業增速有望繼續保持15%至20%的高位區間,目標到2020年,先進環保產業產值規模力爭達到2萬億元。中國或將成為世界最大環保產業市場之一,也可能對全球綠色經濟發展格局產生深遠影響。
發展瓶頸待解
“前景確實很好,但環保產業起步晚,自身還存在的諸多問題,發展的后勁不足。”福建省環保廳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環保產業有這樣的大好前景,并不意味著環保產業已經趨于成熟。
目前,我國每年全社會環保投資已接近1萬億元,治氣、治水、治土三大行動計劃投資需求預計會達到8萬億元左右。此外,環保產業的內涵變化將為環保企業帶來更多機遇。“很多企業還沒準備好搶這塊蛋糕。”上述人士告訴記者。
據了解,目前我國環保企業還是以中小企業為主。有數據顯示,3萬余家環保企業中,規模50人以下企業占比92%,九成企業年收入不足千萬,負增長企業占比21.99%。一些環保類中小企業受限于資金壁壘、品牌影響力弱、資質單一、政策扶持不足等因素,發展也面臨瓶頸。
全國工商聯環境商會會長趙笠鈞認為,在環保產業迎來發展大潮的時候,中小環保企業恰恰面臨著更大的生存壓力。
“一方面,不斷壯大的環保市場和項目模式的轉變,持續提高著企業發展的資金壁壘,限制了中小環保企業的發展空間和參與機會。另一方面,越來越多的跨界者加劇了行業競爭,特別是跨界競爭者依靠資本優勢開展的低價競爭,對創新的積極性造成沖擊,讓中小型環企難以充分發揮其優勢。”
此外,目前我國環境技術貿易還處于發展的初級階段,環境技術出口尚未形成一定的規模,環境技術貿易更多以引進環保設備為主,環境技術的引進也是很有限的。而且,在進行中還表現出我國經濟轉型期的一些獨有的特點及問題。
找準產業生態圈中自己的位置
業內人士指出,目前國內相對嚴重的環境污染態勢將不斷倒逼環保政策出臺及標準提升,環保投入有望不斷加碼。但是,環保投資具有初始性投資高、投資周期長、低風險、低收益等特性。
目前針對存在的問題,我國應加快環保產業內部結構的戰略性調整,制定相關政策及法規,推動我國環保技術的創新、進步和提高,加速環保產業技術成果的轉化,積極引導環保技術服務業的發展,以提高和增強與國外企業在此領域的競爭力。
有分析認為,盡管“十三五”期間環保投資比“十二五”期間有很大提升,但仍有近七成環保領域治理需求未得到充分滿足,未來還有增長空間。
對于中小環保企業來說,要找準產業生態圈中最適合自己的黃金位置,抓住細分領域的潛在機會,開拓新業務形態。通過量身定制環境服務方案,打造領先的細分品質。另一方面,通過技術優勢參與到多個領域、大體量的環境項目中,成為“最大的小公司”。
此外,環保企業應關注“一帶一路”的發展,提前準備好人力、機制,選擇恰當的方式、時機和目標市場,抓住“一帶一路”戰略機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