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5年來,珠海市審計系統服務于特區政府做好投資審計,向職能部門要績效,針對城市基建項目的審計平均每年直接節約近6000萬元,促進資金規范管理近2億元。
幾代人薪火相傳,珠海審計人不斷先行先試,深耕改革”試驗田“,從1986年在全國率先提出審計是經濟工作的”保健醫“,到新時期樹立“治未病、促良治”的審計理念,收獲了豐碩的改革成果,樹立起珠海經濟特區的審計品牌。
回顧珠海市審計系統成立34年來的歷程,珠海市審計局局長戴偉輝指出,圍繞打造審計品牌珠海審計主要做了七方面工作:一是加強人財物的統管,打造審計鐵軍。二是深耕大數據技術,統領審計全覆蓋。三是督促政策落實,促進政府良治。四是圍繞審計的永恒主題,促進財稅改革。五是力推分清經濟責任,監督制約權力。六是為維護青山綠水,探索環保審計。還有就是讓績效問效理念貫穿審計全程。
2004年,珠海市審計局正式啟動了績效審計,一直得到當地市委、市政府大力支持。近年來,隨著政府理財觀念的轉變,審計理念逐步與國際接軌,對財政支出進行問效的需求越來越迫切。為了提升財政績效,珠海市審計局通過特區立法,向資金、向工程、向職責“問效”,收獲頗豐。
例如,珠海將績效理念嵌入財政、投資、國企、經濟責任、資源環境等各類審計中,由“向資金問效”擴展為“向職能職責問效”,大大提高了各類項目的審計成效。特別是近5年來,服務于特區政府“基建大會戰”這個發展支撐,投資審計不僅節約了大量的財政資金,而且深挖問題根源,促進被審計單位出臺了《工程項目工程造價實施細則》《設計變更管理規定》等文件,從制度上規范了政府投資行為,提高了政府投資績效。
2012年9月,珠海市橫琴新區整合紀檢監察和審計監督力量,成立橫琴新區廉政辦公室,內設審計監督處加掛市審計局橫琴分局牌子,承擔橫琴新區國家審計職能。緊緊圍繞橫琴新區(自貿片區)的經濟建設和改革發展的實際,充分發揮紀檢監察機關的政治優勢與審計機關的專業優勢,創造性地開展審計工作,積極探索重大項目跟蹤審計和重大決策專項審計,在推進橫琴新區改革發展,推動各項改革和政策措施落實等方面,發揮了積極的作用。
橫琴口岸是國家重要一類口岸,項目功能復雜,質量要求高,建設周期長,投資規模大,項目總投資額260億元,2015年底招標,2017年開工建設。為確保該項目順利建設,切實防范質量風險和廉政風險,珠海市決定對該項目實施全過程跟蹤審計。
據了解,對橫琴口岸項目的跟蹤審計采取與項目建設以同步開展的方式進行,圍繞建設資金使用和工程質量主線,以對口岸通關設施審計為重點,覆蓋整體項目,對項目前期準備、建設實施和竣工結算同步開展審計監督。針對跟蹤審計的特點和要求,當地審計部門通過創新組織方式、創新審計方法、創新整改機制,推進口岸項目跟蹤審計。
珠海市橫琴新區黨委副書記、管委會主任楊川介紹,在2017年近4個月的跟蹤審計過程中,建設單位積極配合,推進整改落實,取得了初步成效。一是促進了項目質量的有效控制。二是及時化解和防范了投資風險。三是推動了工程項目的有序建設。四是促進了安全文明施工。五是促進了工程第三方監理規范履約。
以防范投資風險為例,審計組重點對合同中造價條款進行履約風險分析、設計變更的及時性、真實性和經濟性進行審查,發現施工合同中有關信息價選取時點的約定因預算滯后、施工圖中未明確工程樁施工工藝等因素可能導致投資控制風險的問題,及時提出審計建議,督促整改,防范投資風險金額6300多萬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