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三上亚洲一区二区,日韩欧美精品一区二区综合视频,亚洲精品成人久久

首頁 行業資訊 政策法規 產業市場 節能技術 能源信息 宏觀環境 會議會展 活動圖庫 資料下載 焦點專題 智囊團 企業庫
政策法規  中國節能產業網 >> 政策法規 >> 時政要聞 >> 正文
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 美麗中國建設日新月異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生態文明建設成就綜述
來源:中國節能產業網 時間:2018-6-27 18:28:13 用手機瀏覽

黨的十八大明確提出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努力建設美麗中國,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五年多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深入人心,生態文明頂層設計和制度體系建設加快推進,污染治理強力推進,綠色發展成效明顯,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一幅美麗中國新畫卷正徐徐展開。

污染治理力度空前,生態環境質量改善提速

一場新雨過后,初夏的北京格外清新、綠意融融。市民高祥感嘆:“過去下雨得躲著,不然身上都是泥點子。現在這雨干凈了許多。”

環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麗,藍天也是幸福。如今,藍天白云不再是奢侈品。北京的變化正是我國大規模開展“藍天保衛戰”的成果——

同2013年相比,去年全國338個地級及以上城市可吸入顆粒物(PM10)平均濃度下降22.7%,曾經深入“霾伏”的京津冀地區PM2.5平均濃度更是下降了39.6%。而北京,PM2.5平均濃度從每立方米89.5微克降至58微克。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生態文明建設作為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重要內容,謀劃開展了一系列根本性、開創性、長遠性工作,推動生態環境保護發生歷史性、轉折性、全局性變化。

在剛剛閉幕的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我們要積極回應人民群眾所想、所盼、所急,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提供更多優質生態產品,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

這短短五年多,是我國生態文明建設力度最大、舉措最實、推進最快、成效最好的時期:發布實施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行動計劃,污染治理力度之大前所未有;環境基礎設施建設加速推進,成為全世界污水處理、垃圾處理能力最大的國家。

如今,山更綠了,全國完成造林5.08億畝,森林覆蓋率達到21.66%,成為同期全球森林資源增長最多的國家。水更清了,相比2012年,2017年全國地表水好于三類水質所占比例提高了6.3個百分點,劣五類水體比例下降4.1個百分點。

制度體系不斷完善,治理能力明顯提升

上個月,巴斯夫新材料有限公司收到上海市開出的首張環境保護稅稅票。這也是全國首張環境保護稅稅票。這家公司主要研發和生產用于汽車、建筑、高鐵等行業的新材料,環保費改稅后因為污染物排放量低于國家標準,享受到稅收優惠。

開征環保稅正是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系列舉措之一。包括環境財政、環境價格、生態補償、環境權益交易、綠色稅收、綠色金融、環境市場、環境與貿易、環境資源價值核算、行業政策等內容的環境經濟政策框架體系已基本建立。

黨的十八大以來,生態文明建設制度出臺頻度之密前所未有。一批具有標志性、支柱性的改革舉措陸續推出:

開展中央環境保護督察,實現31個省區市全覆蓋,問責1萬余人,推動解決了一大批突出環境問題;

有序推進省以下環保機構監測監察執法垂直管理制度改革,開展按流域設置環境監管和行政執法機構、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改革試點;

環境保護法、大氣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環境影響評價法、環境保護稅法等法律完成制修訂,打擊環境違法行為力度空前。

生態環境部環境發展中心主任任勇說,由自然資源資產產權制度、國土開發保護制度、空間規劃體系、資源總量管理和節約制度、資源有償使用和補償制度、環境治理體系、環境治理和生態保護的市場體系、績效考核和責任追究制度等8方面的制度、共85項改革任務和成果,構成了源頭嚴防、過程嚴管、后果嚴懲的生態文明治理體系。

今年3月,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修正案》,生態文明正式寫入國家根本法,實現了黨的主張、國家意志、人民意愿的高度統一。

以生態文明建設促進高質量發展

13日,生態環境部通報了山西臨汾市三維集團違規傾倒工業廢渣案等6起非法轉移傾倒固體廢物及危險廢物案件的問責情況。一些地方領導干部被免職或停職,彰顯對環境違法行為堅決“亮劍”的決心和行動。

“貫徹落實好生態文明思想、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最重要的是要壓實各方責任,實施黨政同責、一崗雙責。”生態環境部環境與經濟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吳舜澤說,“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將生態文明建設要求融入政治建設,要義之一就是要嚴格考核、嚴格問責。”

將資源節約和生態環境保護要求全面融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和社會建設的全過程,實現高質量發展,這正是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成功經驗之一。

五年多來,我國加大化解鋼鐵、煤炭等過剩產能和淘汰落后產能工作力度,單位產品主要污染物排放強度、單位GDP能耗不斷降低,資源能源效率不斷提升。能源消費結構發生積極變化,中國成為世界利用新能源、可再生能源第一大國。

同時,通過強化生態保護紅線、環境質量底線、資源利用上線和環境準入負面清單硬約束,優化了產業布局和結構;通過大力整治京津冀及周邊地區“散亂污”企業,有效解決“劣幣驅逐良幣”問題,為守法企業創造了公平競爭環境;通過逐步提高污染物排放標準,促進產業技術升級、綠色發展。

實踐證明,在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產業結構轉型升級,推動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經濟結構優化、增長動力轉換方面,生態環境保護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 iTAG:
沒有相關文章
頻道推薦
服務中心
微信公眾號

CESI
關于本站
版權聲明
廣告投放
網站幫助
聯系我們
網站服務
會員服務
最新項目
資金服務
園區招商
展會合作
中國節能產業網是以互聯網+節能為核心構建的線上線下相結合的一站式節能服務平臺。
©2007-2016 CHINA-ESI.COM
鄂ICP備16002099號
節能QQ群:39847109
頂部客服微信二維碼底部
掃描二維碼關注官方公眾微信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三台县| 洛隆县| 金秀| 正宁县| 江门市| 舒兰市| 曲阜市| 平阴县| 桐庐县| 阿克| 平泉县| 巴楚县| 安远县| 炎陵县| 满城县| 北辰区| 招远市| 商丘市| 铁岭县| 郑州市| 思茅市| 吴川市| 汝南县| 扬中市| 吴旗县| 三穗县| 霍邱县| 虞城县| 汾西县| 合江县| 洛浦县| 林甸县| 八宿县| 海原县| 庆元县| 宁国市| 南昌县| 东乌珠穆沁旗| 六安市| 五大连池市| 黄大仙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