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民政部網站消息,近日,民政部印發推進“互聯網+殯葬服務”行動方案,方案提出,到2020年,殯葬服務機構基本實現業務辦理信息化,國家和省級殯葬管理服務信息平臺實現互聯互通,與地方各級民政部門、殯葬服務機構有效對接,國家基礎殯葬信息數據庫初步建成,縱向貫通、橫向互聯、信息共享、業務協同的信息化發展格局逐步形成,殯葬信息化水平明顯提高。
方案要求,構建殯葬管理服務信息平臺。到2018年底,依托部一零一研究所中國殯葬公共服務網絡平臺建設項目,完成全國通用版殯葬管理服務信息系統的開發、試用和驗收工作,推薦作為省級平臺使用。北京、天津、山東、陜西、云南五省(市)民政廳(局)作為全國殯葬信息建設試點單位,加快推進系統部署或自建系統升級改造,做好系統上線、數據交換試運行等工作,并于2019年5月底前完成試點任務,民政部于2019年6月至8月對試點效果進行評估。
到2019年6月底,按照民政部“金民工程”統一規劃和標準規范,建成全國殯葬管理服務信息平臺(以下簡稱全國平臺);2019年底前省級殯葬管理服務信息平臺(以下簡稱省級平臺)全部建成,并落實國家信息安全等級保護要求;2020年底前實現部省兩級平臺互聯互通,市、縣民政部門和殯葬服務機構與省級平臺有效對接。
方案還要求,到2019年底,60%以上的殯葬服務機構實現業務信息化辦理,逐步開展遠程告別、網上祭奠、網上預約預訂等線上線下互動服務。
到2020年底,90%以上的殯葬服務機構綜合利用網站、手機APP、微信公眾號、服務熱線和呼叫中心等方式,為群眾提供規范、透明、方便、多樣的在線服務。部省兩級平臺互聯互通后,地方民政部門重點做好平臺的多級應用,推動殯葬服務機構和有關企業組織依托平臺,提高在線服務能力。
此外,方案還提出,到2019年底,各地按照數據交換標準將2018年以來的相關業務數據遷移、匯聚至省級平臺,并加快完成2010年以來有紙質檔案的歷史數據補錄工作;在國家平臺和省級平臺建成后,逐步實現民政部門內部殯葬數據與婚姻登記、最低生活保障等數據之間的交換共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