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0日,午后的陽光透過明亮的玻璃窗灑在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興海縣龍藏鄉納洞村秀寶家的餐館內。老板秀寶正忙著記錄客人點的菜,看著賓客爆滿的餐館,秀寶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
能過上這樣的好日子是秀寶不曾想過的事。2017年以前,秀寶還是納洞村建檔立卡的貧困戶。“村子本身離縣城遠,環境封閉,交通、電力等基礎設施薄弱,且大部分村民思想保守、觀念落后,對新生事物接受能力低,缺乏致富技術,只能發展傳統畜牧業,全村貧困率達80%。”談起村內的貧困情況,村支書才共太無奈搖頭。匱乏的發展資源和單一的經濟收入來源,讓這個偏遠的藏族小村莊在奔小康的路上長期停滯不前,成為青海省有名的貧困村。
2016年,海南藏族自治州大力發展產業扶貧、專項扶貧、行業扶貧、社會扶貧和攻堅扶貧。青海海南供電公司將加快貧困地區電力設施建設作為精準扶貧的“先導工程”,全面啟動電力脫貧工作,并結合新一輪農網改造升級工程,擴大農牧區電網改造范圍,提高貧困村電網建設標準。2017年5月,該公司投資1099.66萬元,對納洞村電網實施改造,新建10千伏線路29.16千米、0.4千伏線路48.78千米,組立電桿1015基,新增12臺總容量為600千伏安的變壓器,為納洞村成功接通了動力電。
工程完工后,秀寶將自家的房屋重新修繕,開起了餐館。“脫貧致富,充足電力幫了大忙,餐館開張后,供電部門幫我接通了動力電,現在餐館每天至少營業8小時,6張餐桌日日爆滿,每月收入最少3000元。”忙碌間隙,秀寶笑著說起餐館的生意,一臉幸福。
秀寶是納洞村成功脫貧的貧困戶之一,在納洞村像他一樣借助電力成功實現脫貧的還有45戶居民。動力電進村后,依據當地“產業到戶”的扶貧政策,村支書才共太帶領村民集資開辦起汽車修理廠。在汽車修理廠建成后,他向海南供電公司提交了接通動力電的申請,提交申請的當天供電員工便到現場勘察,當場確定了供電方案,第二天為汽車修理廠成功接通動力電。
納洞村成功走上脫貧路,是海南供電公司實施電力扶貧、助力精準脫貧的一個縮影。自2016年以來,該公司累計投資16958.12萬元,在轄區5個縣實施68個貧困村電網改造項目,新建10千伏及以下線路791.16千米,新增變壓器容量2.51萬千伏安,為66個貧困村提供了堅強的電力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