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是長江流域生態環境最敏感、最重要又最脆弱的地區之一,肩負著保證一江清水向東流的重大責任。今年4月24~28日,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湖北、考察長江,首站到宜昌,并在武漢主持召開深入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時發表重要講話,再次強調,必須從中華民族長遠利益考慮,把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國網湖北宜昌供電公司積極踐行五大發展理念,堅持把實施和推廣岸電建設作為落實“長江大保護”的重要內容和行動舉措,加快三峽壩區岸電試驗區建設,努力將其打造成長江流域岸電建設樣板工程、造福子孫后代的惠民工程、服務生態文明建設的特色工程,取得階段性成效。
履責擔當,以綠色岸電助力長江大保護
宜昌地處長江中上游結合部,是長江生態功能轉折點和長江航運轉承點。隨著三峽工程的興建,川江航道航運條件得到極大改善,促進了長江航運業的快速發展。
2016年,三峽船閘通過量達到1.305億噸,超過船閘設計年通過量的30%,往來船舶已不能實現即來即走。據統計,2016年三峽壩上壩下平均每天積壓待閘船舶260余艘,高峰時停船近千艘,每艘船平均待閘時間在44小時以上。船舶待閘期間使用柴油發電維持運轉,造成空氣、水體和噪音污染,嚴重威脅長江生態環境。待閘船舶每年使用燃油排放二氧化硫約12噸,一氧化碳4.52噸,二氧化碳7965.75噸,氮氧化物7.62噸,煙塵2.13噸,還易造成柴油泄漏污染,柴油發電噪音高達80至90分貝。這些都嚴重影響游客、船員生活,威脅中華鱘等珍稀動物的繁殖和生存。
實施三峽壩區岸電建設對大氣污染防治、改善長江水源質量、保護珍稀動物有重要意義。2015年以來,宜昌供電公司緊緊圍繞打贏污染防治攻堅戰,大力推廣綠色岸電。目前,宜昌境內已有29個港口碼頭建成岸電系統,供電容量達到3.19萬千伏安,所有進港游輪全部用上了清潔岸電,貨船標準化岸電也取得了突破性進展。岸電年用電量500萬千瓦時,相當于替代燃油1062.5噸,減少各類氣體排放物3000多噸。全面推廣到位后,岸電年用電量將達到2380萬千瓦時,減少各類氣體排放物1.5萬噸。
統籌聯動,以岸電聯盟廣泛凝聚合力
近年來,先后有4位黨和國家領導同志對三峽岸電治污工作作出批示,要求加強統籌組織,大力推進。國家電網公司舒印彪董事長親自部署長江全流域岸電推廣工作,國網湖北省電力有限公司出臺了一攬子解決方案,為全面推廣岸電創造了有利條件。
長江航道從四川宜賓到上海總長2713公里,途徑8個省市,共有72個重要港口。在長江流域全面推進岸電需要沿途地方政府統一行動,發改委、能源、交通、水利、環保等部門共同參與,港口碼頭業主、船運公司等使用主體積極配合。長江宜昌段船舶停靠點有壩區錨地、江心錨地、沿江碼頭等多種類型,情況十分復雜,岸電接入需求多元、形態多樣、技術難度大,解決好宜昌岸電問題,對岸電推廣具有重要意義。
宜昌供電公司堅持將社會責任理念融入岸電建設推進全過程,加強與地方政府和各相關方溝通,找準最大公約數,推動形成政府主導、各方聯動的“建、管、用”一盤棋聯盟合作機制。宜昌市政府將岸電推廣寫進2018年工作報告,先后出臺長江宜昌段生態環境修復和三峽生態治理試驗總體方案、港口船舶綠色排放試驗區建設實施方案、港口岸電布局建設方案等一系列政策,提出“2018年港口碼頭岸電改造率達到80%,2020年實現全覆蓋”的目標。同時出臺岸電供應系統納入新建港口碼頭竣工驗收項目,嚴禁船舶停靠期間使用柴油機組發電,船舶使用岸電情況納入年檢項目等強制性規定。這些措施為全面推廣岸電帶奠定堅實的政策基礎。
經過三年多的實踐磨合,由主管部門、供電公司、設計單位、管理單位、使用單位等組成的三峽岸電合作機制發揮了重要作用。如發改委、交通局負責沿江岸電總體規劃;供電公司牽頭負責標準岸電典型設計、配套電網建設和運營平臺管理;港航建設維護中心負責推進港口、碼頭岸電設施建設;物價局負責制定岸電服務費收費標準,規范岸電服務市場;海事、港航、環保等部門負責相關監督監測工作等。
近年來,宜昌供電公司與宜昌市港航、海事、水運協會等聯合召開岸電技術推廣會,印制發放宣傳冊,面向港口、碼頭、船運公司、社會公眾普及岸電知識,使得岸電治理停靠船舶污染問題,逐步成為社會共識。
持續發力,以全面創新破解推廣難題
面對岸電推廣的諸多困難,宜昌供電公司堅持問題導向、需求導向、價值導向,把創新貫穿岸電建設和推廣全過程,通過持續創新解決制約發展的各種難題。
通過技術創新解決接電難問題。編制《三峽壩區岸電工程(錨地)技術方案》,統一相關技術標準。總結“游輪碼頭專變岸電、待閘錨地公變岸電、躉船碼頭低壓岸電”示范項目經驗,初步明確低壓岸電直接上船、低壓岸電→躉船→船舶、高壓岸電→躉船→船舶三種模式。下一步將根據統一部署,做好相關技術攻關配合工作,為加快解決壩區錨地供電電纜展放、壩下江心錨地岸電接入等世界性難題貢獻力量。
通過管理創新解決運營難問題。加強與利益相關方合作,明確建設運維界面,吸引多家第三方運營商參與岸電服務,有效解決了“誰來建、誰來管”的問題。下一步將根據三峽壩區岸電建設整體方案,做好相關配電網建設和岸電布點。積極配合主管部門制定專業化岸電服務規范,明確岸電服務費標準,努力爭取岸電建設和運營過程中的財政補貼政策,確保岸電使用“接得快、管得好、服務優”。
通過服務創新解決用電難問題。深化與電動汽車公司、南瑞集團等單位合作,為宜昌交運集團開發智能掃碼岸電系統,打造岸電服務平臺。當前以云池港貨運碼頭為試點,將岸電系統與國網“車聯網”平臺互聯貫通,為停靠船舶提供供電、計量、繳費一體化智能服務,打造“社會通用版”服務平臺,為實現長江全流域岸電消費“一網通”先行探路。下一步,將創新拓展“車—船—機”三大聯網服務平臺,加快向長江全流域推廣岸電建設,為長江大保護和生態文明建設作出新貢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