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發軔的改革開放,電力行業迎來了發展的春天。2002年五大發電集團成立,發電企業抓住前所未有的機遇,走上了快速、健康、可持續的發展道路,為中國經濟迅速崛起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大唐陜西發電公司就是其中耀眼的浪花,譜寫了中國電力改革發展史上壯美華章。
大唐陜西發電公司組建于2004年6月。14年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該公司全面貫徹落實黨中央各項決策部署,將國有企業的政治優勢轉化為企業改革發展的優勢,帶頭履行社會責任,致力于經濟發展、節能減排、扶貧攻堅等工作,在三秦大地譜寫了奮力追趕超越新篇章,樹立起大唐“負責任、有實力、可信賴”的良好形象。
大唐陜西發電公司先后榮獲全國電力行業設備管理工作先進單位,陜西省先進集體、“十一五”節能減排突出貢獻企業、環境保護先進單位、保增長突出貢獻單位、陜西省國資委先進基層黨組織等榮譽稱號;連續4年獲中國大唐“雙A”級企業和先進單位、文明單位“三連冠”,連續6年進入陜西省百強企業。特別是在2017年榮獲了 “全國五一勞動獎狀”“全國安全生產月活動先進單位”“中央企業五四紅旗團委”榮譽稱號。
搶抓機遇 實現科學發展
大唐陜西發電公司把發展作為第一要務。2004年公司組建成立時,所屬的灞橋熱電廠、戶縣發電廠均為“一五”期間建設的老企業,韓城、略陽發電廠等屬于“三線”小企業,公司裝機總容量僅有112.9萬千瓦,不到大唐集團公司的3.3%;而8800人的員工隊伍卻占到集團公司總人數的10%。公司平均單機容量僅為5.7萬千瓦,機組小、設備老、人員多,多數企業面臨關停,企業舉步維艱。
面對困局,大唐陜西發電公司以科學發展觀統領全局,確立了“優化發展火電、大力推動熱電、積極開發水電、適度延伸產業鏈”的發展思路,抓住一切機遇,以夸父逐日般的執著開始了艱辛的創業之路。
大力發展火電熱電主業。牢牢抓住當時電力供需緊張的發展機遇,以大容量、高參數、低排放為顯著標志,先后建成韓二發電公司二期、彬長發電公司一期,灞橋、渭河、寶雞、略陽、延安等項目,其中,韓二二期工程建成后,成為當時西北最大的火電企業;西熱、灞橋、渭河、寶雞、延安熱電廠10臺30萬千瓦級供熱機組充分發揮集中供熱優勢,供熱覆蓋面積達5500萬平方米,在西安建設國際大都市、寶雞創建全國衛生城市、延安惠及老區人民等進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至2018年上半年,該公司60萬千瓦級機組達到6臺,30萬千瓦級機組達到12臺,30萬千瓦及以上機組容量占火電總容量的96.8%,火電機組平均單機容量達到38.65萬千瓦,基本完成了機組的結構調整,實現了設備的升級換代,成為關中城市集群電力供應的骨干力量。
積極推進清潔能源產業。漢江是長江的最大支流,一直以來,由于開發經濟指標差,耗資大,沒有實質進展。陜西省委省政府把漢江開發作為解決陜南經濟發展瓶頸和扶貧攻堅工程的著力點,大唐陜西發電公司積極響應省委省政府的號召,先后建成了裝機容量分別為18萬千瓦和27萬千瓦的喜河、蜀河水電廠,目前裝機容量32萬千瓦的旬陽水電廠正在加緊建設。
14年櫛風沐雨,該公司走過了一條艱辛創業之路、開拓創新之路、科學發展之路。截至目前,該公司管理在役發電裝機882.8萬千瓦,其中火電773萬千瓦,水電68萬千瓦,風電39.8萬千瓦,光伏2萬千瓦,成為中國大唐集團發展最快的分子公司之一,裝機容量占陜西省統調容量的21.3%,在陜西乃至西北電網處于舉足輕重的地位。
節能減排 守護碧水藍天
大唐陜西發電公司在發展中始終將環境保護作為第一責任,在階梯型規劃、高質量推進環保工作的進程中,實現了三個“里程碑”式的節點,節能減排工作始終走在陜西省和中國大唐集團公司的前列。
帶頭實施“上大壓小”。2007年3月7日,陜西省節能減排暨電力工業“上大壓小”工作會在灞橋熱電廠召開,大唐陜西發電公司與陜西省政府簽訂《關停小火電機組目標責任書》和《“十一五”二氧化硫總量削減目標責任書》,并以陜西“上大壓小”第一爆宣告了履行節能減排承諾、構建“兩型”企業的堅強決心。
隨后,該公司所屬的渭河、戶縣、延安、韓城、略陽電廠等28臺小機組相繼拆除,容量達87.15萬千瓦。
全面實施機組提效。在新建電廠進行設備選型時,全部使用大容量、高參數、低消耗的綠色清潔機組,全面提升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截至2017年底,該公司共完成75臺次1611.5萬千瓦機組大小修任務,實現煤耗、電耗、水耗、油耗等消耗性指標大幅度降低,其中煤耗每千瓦時減少91.33克。
持續進行環保改造。先后建成了陜西首家、西北首家脫硫、脫硝熱電廠。累計投資25億元,不間斷地實施機組脫硫、脫硝、脫硫增容、除塵改造等,環保設備裝置率達到100%。2012年底,完成了全部30萬千瓦以上火電機組的脫硫旁路封堵工作。從2015年8月起,按照陜西省政府要求,啟動了關中地區14臺30萬千瓦及以上共計612萬千瓦機組超低排放改造工作,2016年2月全部結束,提前一年完成中國大唐集團對陜西省政府的承諾。經監測,改造后的煙塵、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濃度不超過每立方米8毫克、28毫克、40毫克,全面優于國家排放標準。
5年來,該公司火電機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顆粒物排放分別降低90.9%、83.6%、75%。2017年上半年,該公司投資4.5億元,逐步完成關中六廠煤場全封閉改造工作;所屬火電企業在廠大門外安裝液晶顯示屏,對機組主要污染物排放情況實時顯示,接受公眾監督。
一系列環保措施的率先實施,樹立了大唐良好的社會形象,得到了社會各界與新聞媒體的廣泛關注,《國企》雜志記者專題采訪環保工作成效;當地主流媒體均在顯著欄目進行專題報道。2018年6月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王晨率領全國人大常委會執法檢查組到灞橋熱電廠視察大氣污染防治法實施情況,對中國大唐集團模范履行環保責任、嚴格踐行大氣污染防治法給予高度評價。
責任為先 彰顯大唐擔當
大唐陜西發電公司以“提供清潔電力,點亮美好生活”為己任,始終秉承“價值思維,效益導向”核心理念,自覺履行中央企業的社會責任,不斷提升企業的核心競爭力,確保國有資產保值增值。
確保安全穩定。牢固樹立安全生產紅線意識,落實“黨政同責、一崗雙責”要求,將安全生產工作覆蓋到各環節。認真做好“三講一落實”“兩票三制”、重大危險源評估、安全性評價、二十五項反措、安全生產標準化管理等工作,不斷強化職工的安全意識,夯實安全基礎。借助生產實時信息系統,對設備運行可靠性、缺陷等進行監管,及時通報,制定措施,落實責任,閉環整改,消除影響機組安全經濟運行的重大問題和隱患,不斷提升設備運行的可靠性和經濟性,保持了長周期安全生產局面。
實現效益雙贏。面對近年來電力市場競爭異常激烈的形勢,最大限度爭取電量、采購電煤、控制煤價,最大限度保機組穩發滿供。截至8月底,累計完成發電量3900多億千瓦時,供熱量16700多萬吉焦,為西部強省建設提供了有力支撐。與此同時,積極反映電煤價格上漲、水電虧損嚴重、環保投入持續等問題,爭取政策支持。2016年2月,該公司消滅了經營性累計虧損;2017年,在全國多數火電企業虧損的環境下,該公司實現贏利。截至8月底,該公司累計繳稅90多億元,新增就業人員2500多人;涌現了楊銀娟、鄭普智、孫恒、花治民等一大批先進模范和最美志愿者,彰顯了大唐品牌的社會價值,實現了企業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共贏。
帶頭履行責任。先后完成冰雪災害、奧運保電、世園會保電、迎峰過冬、迎峰度夏等重大任務,特別是在“5·12”汶川特大地震中,該公司第一時間成立抗震救災領導小組,啟動地震災害應急預案,受地震重創的略陽發電公司在6號機組與系統解列的情況下,想方設法維持3號機組孤網運行,挽救了略陽鋼鐵廠16名被困井下礦工的生命。2011年7月18日,在漢江流域五十年一遇的特大洪水面前,該公司各水電企業顧全大局,服從命令,攔洪蓄洪,錯峰調峰,保護了下游人民生命和財產安全,受到省政府的表彰。2017年10月12日,該公司所屬蜀河水電廠職工面對泄洪壩段廊道進水,及時處置,避免了水淹廠房重大事故的發生,保護了國家財產,確保了黨的十九大政治保障任務的完成。
實施精準扶貧。投資建成了擁有2臺35萬千瓦熱電聯產機組的延安熱電廠,加快延安市配套供熱管網建設,確保在2018年11月1日實現對延安新城、老區躉售供熱目標。在得知延安老區特別是革命后代就業困難后,對延安地區老紅軍、老八路、老干部和革命烈士直系后代展開 “紅色招聘”,50名革命后代入職大唐延安熱電廠。2016年5月16日,大唐延安熱電廠紅色扶貧成為中央媒體 “精準扶貧系列報道”開篇之作,在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人民日報》、新華社、中央人民廣播電臺《新聞和報紙摘要》《光明日報》《經濟日報》等中央主流媒體進行集中深度報道,全國近百家媒體轉載。2017年10月18日,十九大開幕當天,《人民日報》刊發延安熱電廠革命后代《只有跟黨走,才有希望》的心里話,彰顯了精準扶貧偉大思想在中國大唐集團的成功實踐。與此同時,該公司系統各單位積極響應中央號召,結合實際開展技術、培訓、教育、產業等精準扶貧工作,確保陜西省貧困群眾同全國人民一道進入全面小康社會。
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展望未來,大唐陜西公司將積極響應國家“一帶一路”號召,繼續發揚“務實,奉獻,創新,奮進”的大唐精神,擼起袖子加油干,實現大唐在陜發展新跨越,為陜西區域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作出更大的貢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