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項債向環保項目傾斜、環保攻堅戰節點項目釋放……在環保政策持續加碼的背景下,業內人士認為,環保行業有望企穩回暖。
目前財政部已經提前下達了兩批2020年新增地方債限額。從地方專項債的投向來看,環保項目占比提升明顯。截至2月28日,財政部提前批累計發行的生態環保類為1095.92億元,占比達到11.54%,遠超2019年全年的532億元。
財政部部長劉昆在介紹財政生態環保資金分配和使用情況時也表示,圍繞污染防治攻堅戰的重點難點,中央財政資金分配將向治理任務重點區域行業、體制機制改革創新重點地區、環境治理工作績效突出重點地區傾斜。
華西證券環保公用行業首席分析師晏溶表示,財政資金托底新基建力度變大,環保受支持力度跟著總盤子一起變大。此外再融資新規、公司債券注冊制等融資環境的寬松,加上頭部企業利用2019年完成控制權轉讓來提高自身信用評級的過程,這都加大了企業在此輪寬松環境中低成本資金的可獲得性。
與環保專項債擴容相配套的是,不斷增加的地方環保開工項目。比如,3月3日浙江8864億元重大項目集中開工,生態環保、城市更新和水利設施工程占比達到32.9%。河南省2020年計劃完成59個生態環保類項目,計劃投資584億元,數量和投資額較2019年分別增加了28%和32%。
環保項目大量釋放的背后無疑有政策節點臨近的原因。按照計劃,今年要全面完成《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目標任務,碧水保衛戰和凈土保衛戰也要深入推進,要確保實現污染防治攻堅戰階段性目標。
從確定的今年工作重點來看,流域生態治理、污水處理、垃圾焚燒發電、危廢處理、土壤修復、環境監測等各個環保行業子領域的需求釋放具有很強的確定性。
根據已公布數據及數據中心積累的3萬余個基建項目追蹤的環境產業可參與的相關比例經驗值,E20研究員測算,在目前已知曉的15省市2020年度投資的6.35萬億元新基建大蛋糕中,有4025億元的環境項目將于今年完成投資。
E20研究院執行院長薛濤在接受上證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對比往年重點項目,環境領域占比基本穩定,說明相較于信息工程、智慧物流等真正的新基建,生態環境領域作為三大攻堅戰之一的政策基本穩定,但是細分領域配比會有所調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