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的爆發令全球工業面臨前所未有的危機,供應鏈斷裂、業務運營受阻,企業面對的是比疫情前更大的不確定性和市場波動。在疫情前已采用數字化技術的企業在特殊的封鎖隔離期嘗到了遠程操作的甜頭,并實現了更高效靈活的設計與轉產。但疫情后全球經濟惡化、企業資本支出計劃大幅縮水,數字化轉型計劃會被束之高閣嗎?
在7月20日舉行的2020西門子工業論壇上,西門子(中國)有限公司執行副總裁、西門子大中華區數字化工業集團總經理王海濱對澎湃新聞表示,這次疫情中,數字化轉型成效較好的企業受到的沖擊較小。“這為我們帶來的思考是,企業應提高應對復雜性和不確定性的能力,也就是企業韌性。依靠數字化轉型來提升韌性是企業在后疫情時代生存和發展的必然選擇,這已經成為行業共識,這個大趨勢不會改變。”
王海濱表示,企業當然首先需要解決生存問題,但是數字化轉型并不一定意味著高投入、大項目,西門子一直在降低數字化轉型的門檻。例如,數字化轉型可以利用數字化解決方案從局部的技術改造或改善入手。企業可以以一條產線或者一個車間作為切入點,將數字化方案進行落地驗證,并通過上線運營對方案進行持續的優化迭代。當達到期望的優化度,再將該方案推廣到其他產線或者車間,實現車間甚至是集團級數字化落地方案的快速復制。
王海濱稱,從企業投資數字化轉型的傾向來看,西門子的觀察是,一些支持遠程技術服務的解決方案將成為企業投入的側重,讓企業在時間、成本和靈活性上嘗到甜頭。比如說在工業制造業的現場,那些已經使用了數字化技術的企業在產品的開發周期會大大縮短,他們的轉產會更容易。
“比如有的企業需要用原來研發周期20%的時間研發口罩機,怎么做?我們要充分地利用數字化做機器的設計和仿真,在投料生產第一臺口罩機之前,已經在軟件環境里面得到了充分的仿真和驗證,使得研發周期大大縮短。”王海濱說道。
在特殊時期,企業響應市場的速度和效率依然非常關鍵。在疫情期間,西門子曾收到中國客戶的需求,立即幫助企業設計并部署全新的消毒機器人。也曾收到西班牙、葡萄牙客戶的需求,幫助他們在很短時間內設計新的呼吸機。
王海濱對澎湃新聞表示,面對疫情下的特殊醫療環境,高度創新的自動化技術與數字化產品開發模式相結合,讓快速開發與解決方案定制化成為可能。“以中國為例,借助NX開發軟件和TIA博途工程軟件,我們的先進制造自動化專家僅用一周時間就與合作伙伴共同開發出一款智能消毒機器人。這款機器人可以在醫院代替人工,進行大面積消毒。”
在當天舉行的主論壇上,河鋼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于勇回顧稱,疫情爆發之后,確實對人員聚集和生產節奏造成了短暫影響,但很快恢復正常。“這主要還是基于河鋼、包括中國鋼鐵工業這些年大量使用自動化技術和智能技術。”
利用西門子提供的軟件工具和自動化設備,河鋼集團的智能化無人料場是中國鋼鐵行業最大的無人料場之一,日常運營僅需要三個人。即使面對疫情等突發危機,料場仍然可以正常運營,并做到運轉的高度協同。
除了鋼鐵巨頭,中小企業也在疫情中緊急調用數字化技術實現業務模式的創新。
據王海濱介紹,疫情中,有一家江蘇中小企業想通過眾籌方式生產口罩機,并將生產的口罩機賣到全國各地。眾籌的投資者可能需要實時看到口罩機的最終生產情況,每時每刻生產了多少口罩,這就意味著多少效益。這種場景在過去數字化技術、基于數據上云的技術出現之前是挺難實現的,或者說,實現的技術門檻和成本比較高。有了云技術,這樣的場景就非常容易能夠低成本、高效率的實現,而且能夠立竿見影地 看到它的效果。
“大量的企業,包括西門子自己,嘗到了數字化帶來的好處。即便疫情過去,我們在疫情中實施的某些新的工作方法方式還需要持續。我們會繼續收獲數字化帶來的紅利。”王海濱說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