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期內發電側儲能市場增長的主要推動力是政策,中長期儲能市場增長的主要推動力是儲能系統成本下降,2021年4月15日,科華數據股份有限公司新能源事業部技術總工侯朝勇在“第十屆儲能國際峰會暨展覽會”上表示。
在發電側,儲能系統是可再生能源解決消納問題的途徑之一,但由于儲能項目是消耗項目,不帶來增益,因此在新能源消納能力充足時,儲能不體現附加價值;當限制消納時,大型儲能系統投資額下降至65萬元/MWh時,具有經濟價值。預計至2025年,國內發電側儲能市場可增長至25.03GWh,CAGR達136%。
儲能系統在電網側應用調頻經濟性最高,峰谷價差約束調峰經濟性,當儲能價格達到1.4元/Wh時,“峰谷+峰平”平均價差0.6元/kWh可實現經濟性。
用戶側儲能在海外得到快速發展的主要因素是高昂的電價,德國是歐洲最大的家用儲能市場,美國斷電風險高以及稅收抵免政策刺激了其家用儲能市場發展。可以看到,家用光儲經濟性明顯且對補貼依賴度降低,在歐美市場具有很明顯的經濟性,到2025年全球戶用儲能新增裝機容量將達93.4GWh。
此外,隨著鉛退鋰進,預計2025年5G基站對鋰電儲能需求將達14GWh。
他在演講中指出,儲能成本的投資方往往不是儲能收益的享受者,儲能系統投資成本往往由單一環節承擔,但其系統收益體現在多個環節,這制約了儲能行業發展。但隨著電力市場化的進程持續推進,儲能成本在電力系統各環節中的傳導將更為順暢,儲能投資將由“外部因素推動”向“自身經濟性驅動”轉變。
未來儲能關鍵部件發展將呈如下趨勢:
1.儲能電池是未來降本的核心環節,磷酸鐵鋰有望成為主流技術路線,技術與規模優勢是核心競爭要素
2.儲能變流器與光伏逆變器結構與功能高度相似,頭部供應商具有明顯的產品及渠道優勢,有望復制光伏逆變器行業格局
3.BMS是技術壁壘較高的環節,算法和芯片是核心競爭要素
4.EMS與電網調度決策高度集成,須深刻理解電網需求及儲能設備特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