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烷是人類活動排放的第二大溫室氣體,僅次于二氧化碳,但其溫室效應卻比二氧化碳高22倍。作為一種短壽命氣候污染物(SLCP),甲烷在大氣中僅能存在十年,意味著及時采取減排行動,可以更快取得成效。這也是氣候緊急狀態下,減緩全球變暖的重要抓手。
油氣系統甲烷是非二氧化碳減排的重要切入點。5月18日,中國油氣企業甲烷控排聯盟成立大會在京舉行。中國石油、中國石化、中國海油、國家管網、北京燃氣、華潤燃氣和新奧能源為中國油氣企業甲烷控排聯盟成員單位,中國石油為聯盟第一屆理事長單位。
該聯盟提出,各成員單位將共同開展行動,將甲烷控排納入碳減排發展規劃,全方位提升甲烷排放管控水平,力爭實現2025年天然氣生產過程甲烷平均排放強度降到0.25%以下,接近世界先進水平,并努力于2035年達到世界一流水平,不斷提升中國油氣企業在全球氣候治理格局中的影響力。
《環境研究通訊》去年發表的一項研究顯示,全球大氣中的甲烷平均濃度比工業前高出2.5倍,達到有記錄以來的最高點。該研究主要作者、斯坦福大學的Rob Jackson表示:“天然氣的使用在美國和全球都快速增加。用天然氣發電也許能抵消一部分煤電的碳排放,但天然氣開采和運輸過程中卻會泄漏大量的甲烷、推高溫室效應。”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和氣候與清潔空氣聯盟5月初發布的報告發現,全球人類活動排放的甲烷中,有超過95%源自三個行業:化石燃料產業排放約占35%,其中,石油和天然氣開采、加工和運輸占23%,煤炭開采占12%;廢物處理約占20%,主要包括垃圾填埋和廢水處理;而農牧業的甲烷排放也占到40%,其中有32%來自牲畜的排泄物和腸道發酵反應,8%來自水稻種植。
模型評估發現,石油和天然氣行業中有60%-80%的環節能夠實現“低成本減排”,捕獲逃逸的甲烷氣體甚至可以帶來額外收入,有可能實現“負成本”減排。該行業也因此是三大行業中甲烷減排經濟性最高的。
減少甲烷排放也是近年來國際石油巨頭氣候承諾的重要組成部分。2018年,包括BP、雪佛龍、埃克森美孚、巴西石油公司、沙特阿美、殼牌、道達爾等成員在內的油氣行業氣候倡議組織(OGCI)表示,全球石油巨頭已承諾到2025年將甲烷排放量減少五分之一。
中國油氣企業甲烷控排聯盟提出,搭建“產運銷”一體甲烷管控平臺,加強甲烷排放監測、報告與核查(MRV)技術體系建設,推動甲烷監測計量系統化、常態化、規范化和國際化;在油氣生產、儲運和銷售全產業鏈推廣實施甲烷泄漏檢測與修復(LDAR)等有效控排措施;采取措施加大勘探開發過程放空氣回收利用,逐步消減常規火炬;積極發展新能源,減少油氣生產過程對化石燃料的依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