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日,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2021年度媒體溝通會在北京舉行,會議宣布第八屆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將于2022年3月25-27日正式舉辦。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理事長陳清泰、副理事長歐陽明高院士及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張永偉出席活動并發表講話。在本次溝通會上,還設置了答記者問環節,本文摘錄自發言速記。
Q1:新能源汽車行業補貼趨向尾聲了,那么2022年之后,行業發展趨勢會怎樣?隨著電動汽車的發展,電池問題在逐漸克服,但是芯片問題又凸顯出來,我們該如何補齊這塊短板,未來怎樣做?
歐陽明高:行業補貼是到明年結束。從市場銷售來看,基本進入市場化軌道,補貼的影響會很小。另外,雖然沒有補貼,但是還有雙積分、碳排放、出行限制等很多非補貼政策的存在。另外,現在油價還在漲,燃油車與電動車使用費用差別很大,我覺得這個影響不會太大。
另外芯片的問題,實際汽車芯片只占全部芯片的大概10%,主要還是供需平衡的問題,行業都有周期性,比如廠家對需求的估計不足,投入進入低潮期,會有一個周期性。另外疫情一來,大家對電子產品、芯片需求反而更旺了,加上開工不足,這些問題疊加在一塊兒導致了這個問題。
汽車芯片雖然占總量不大,但是種類很多,要配套齊全比較麻煩。估計明年上半年還會有一些緊張,下半年會好一些。同時,芯片的創新現在是重頭戲,不僅是為了汽車。汽車對芯片的要求沒有手機那么嚴格,相對來說不算是最大瓶頸。所以,從中長期看這個問題不難解決。
Q2:怎么看新能源汽車整體的“走出去”狀況,尤其是動力電池這個領域?在國際競爭上,中國的電池產業鏈競爭力如何?比如做個判斷,五年內我們會達到怎樣的份額,有沒有可能去美國建廠?
歐陽明高:這個份額,大約是70%左右。但是能否到美國建廠,這個事情有點復雜,歐洲沒和其它地方都沒問題,因為美國比較特別。它主要是把韓國拉過去了,自己也在搞。這一代電池中國占主導沒問題,但下一代電池競爭還是很激烈的,我們還不能放松。
現在我們肯定是領先的,尤其日本等國幾乎都放棄了現有電池,在集中精力搞下一代,比如全固態電池。中國在這方面研究也不差,但是從實際技術水平看,跟日本還是有差距的,所以還是要繼續努力,相信我們最終還是能夠走在前頭的。
Q3:今年汽車已經進入了供不應求的狀態,那么我們國家在新能源汽車方面的產能布局情況如何?最近一兩個月,多個城市發布了新能源汽車的規劃和部署,您如何看這些新技術下的產能?
歐陽明高:比亞迪現在產能嚴重不足,但是現在宏觀調控是比較嚴的,新建產能還是管理比較嚴的。因為總的汽車產能很大,很容易就改過來做新能源車。還有一些原先建的汽車廠沒有生產都扔在那兒。所以,還是要充分利用已經建設的整車產能、整車工廠,不要浪費。以前很多都扔下了,浪費,不太合適,我想這是為什么宏觀上要對產能進行控制的一個理由吧。
陳清泰:這個問題是有爭論的。也就是說,現在有的產能閑置,有的產能不足,處在幾家歡樂幾家愁這個狀態,F在這個政策,從國家宏觀上來看有它的道理。也就是說,如何從總量上有一個平衡,不至于對社會資源造成更大的浪費。
現在面對的現實問題是,“僵尸企業”變得非常有“價值”。雖然他幾乎沒有多少產量,但是有他產能在那,把別人卡住了,別人想用他的產能資源反而被要價很高,很難繞過這個坎兒。如果把政策調整一下,給閑置的產能一些經濟壓力,趕快把它處理掉,讓有需求的愿意通過并購實現產能,就不必再次新建。所以,從大的方向看政府規劃的有道理,只是在具體做法上還值得做一些研究。
Q4:您剛才說未來會采用后臺管理有序充電,請具體介紹一下后臺管理有序充電是什么樣的形式,這個形式會不會導致大家充電更加不方便?
歐陽明高:這個肯定不會帶來不便,政府介入應該會使充電更加方便。首先,充電設施會大大普及。從合理性上看,電動車至少要有一個慢充樁,多的應該有兩個,工作單位和家里至少各有一個?梢月涞某潆姌稊盗繎敱入妱榆嚨臄盗看,這樣才能實現車停下來就能接入電網,形成電動汽車儲能和車網互動的功能。
實現的手段很多,比如利用車載充電機。車下只需要一個智能插座就可以了,F在可以充電的地方其實是很多的,220伏插座到處都有。但問題是,不是自家的電不能隨便充。如果有了智能插座,結算問題解決了,這個問題就迎刃而解了。技術角度這是不存在問題的。電動汽車本身是低碳工具,又能夠進行儲能,又能夠跟光伏、家庭進行互動。所以,將來的城市智慧能源,充電電動車、儲能、光伏是它的主體耦合性,三五年之后就會形成規模。
至于后臺,好像聽起來很復雜,其實也不復雜,共享單車就有后臺,比如一個城區會有一個區一級的調度規劃平臺,這些都是為老百姓服務的,不是來搗亂的,他肯定是讓你更方便。至于是不是違反了用戶的意志,“想什么時候充電不讓充”,這個到時候會有協議的,就像APP,用戶可以跟這個平臺定協議。在哪里充,什么價格,主要是靠經濟手段來調節,不是用行政手段禁止充電,不會帶來方便性問題。
Q5:剛才提到新能源市場結構問題,現在已經進入了消費者的主動消費,合資品牌的電動車現在也進入了發力階段,市場基本要進入完全市場化階段,那么自主品牌如何在技術與之比拼,有哪些差別?
歐陽明高:從電動汽車核心技術的角度看,中國應該說是在前面的。首先,電池占到電動汽車技術含量的60%,至少這一代電池技術是完全掌握在中國人手里的。電驅動跟國外比也不算差,總體看還是不相上下,尤其是比亞迪為代表的企業全技術鏈貫通,在全球是排在最前面的。
當然,現在有一個問題是品牌,電動汽車上來以后對老品牌是一種挑戰,對新品牌是一個機遇。因為老品牌要把電動車做得跟燃油車一樣,外形不想改,怕跟以前品牌不一致,就很糾結。所以,從品牌的角度,雖然國外的認知更好一些,但是總的來講,由于新造車勢力這幾年的蓬勃發展,在品牌形象方面闖出了中國自主品牌的一片天地,整個在品牌方面的升級比我們的預想要好很多。
在新一輪電動化和智能化的浪潮下,我對中國自主品牌在未來競爭中站占據優勢地位還是充滿信心的。有一個預測,2030年中國品牌會占到60%,我覺得跟我預測差不多,我同意這個預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