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極星儲能網獲悉,2021年12月16日,由中國能源研究會指導,中國能源研究會儲能專委會、中關村儲能產業技術聯盟主辦,國家電網有限公司西北分部聯合主辦的第六屆“中國儲能西部論壇”在線上召開,本屆論壇聚焦“高比例可再生能源滲透下輔助服務市場機制建設”,共同探索西部儲能應用模式,助力新能源創新升級發展。
會上,中關村儲能產業技術聯盟理事長、中國能源研究會儲能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中科院重大科技任務局副局長陳海生發表了致辭。
陳海生在發言中表示2021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儲能站在一個新的起點上,迎來了全新發展局面。據中關村儲能產業技術聯盟統計,2021年上半年,國內新增新型儲能(含規劃、在建和運行)項目個數257個,儲能規模 11.8GW,分別是去年同期的1.6倍和9倍。新增投運項目規模304.4MW/623.9MWh,百兆瓦以上規模的項目個數是去年同期的8.5倍;百兆瓦級的大型項目陸續開工,吉瓦級的巨型項目也被列入開發日程。
今年也是“新能源+儲能”爆發之年。得益于雙碳戰略的帶動,以及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的發展,新能源+儲能已成為行業發展的共識,國家以及地方也出臺了多個支持政策。今年以來,已有21個省份發布風電、光伏發電開發建設方案,14個省份還明確了2021年度規模指標,其中風電+光伏發電裝機合計127.8GW,若按10%,2小時配置儲能,儲能容量將達12.78GW/25.56GWh。
同時,儲能的規;l展也促進了儲能技術的進步。電池儲能系統集成技術及安全防護技術不斷升級,液流電池、壓縮空氣儲能等長時儲能技術不斷突破,得到了越來越多資本和市場的認可,產能和項目規劃都在緊鑼密鼓進行中。
隨著可再生能源占比的不斷提高,我國的電力結構發生了重大變化,系統對于輔助服務的需求也在迅速增加。新版兩個細則(征求意見稿)修訂發布,將開啟我國輔助服務市場頂層設計的新構架。前不久《廣東省電網企業代理購電實施方案(試行)》中已經明確規定了包括儲能、抽水蓄能電站在內的輔助服務費用由全體工商業用戶共同分攤,“誰提供,誰獲利;誰受益、誰承擔”的原則將逐步推廣實施。
當然,若要更好的衡量儲能的價值并建立商業模式,我們認為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1)應根據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的需要,建立儲能服務的成本疏導機制,適時考慮增加新的輔助服務品種;
2)應針對提供保障電網安全的儲能資產進行系統性成本與效益評估,并依據評估結果考慮是否將其全部或者部分納入輸配電價。
3)應盡快建立能夠反映電力商品屬性和質量屬性的電價機制或現貨市場價格機制;
中關村儲能產業技術聯盟作為國內第一個專注在儲能領域的非營利性國際行業組織,一直以來致力于通過影響政府政策的制定和儲能應用的推廣促進儲能產業的健康有序可持續發展,今年7月,我們聯合12家儲能領軍企業共同發起制定、簽署了《關于推進儲能產業安全、健康、可持續發展的行業自律公約》,希望為行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發揮作用;10月正式對外發布“儲能行業景氣度指數”,聯盟希望通過二級市場來觀察與研究儲能類企業的發展趨勢,以期更多的儲能企業能借力資本市場,實現企業快速發展,加速儲能產業發展。此外,聯盟也正在籌備發起“中關村儲能產業技術聯盟輔助服務專委會”,旨在通過對國內外輔助服務相關政策、機制、體系的深度研究,推動儲能在輔助服務市場的應用。
本屆儲能西部論壇以“高比例可再生能源滲透下輔助服務市場機制建設”為主題,我們將深入探討新能源+儲能以及新版兩個細則對儲能的影響等熱點話題,希望能給諸位行業同仁帶來一點收獲和啟發。
最后,祝愿各位身體健康,預祝會議取得圓滿成功!謝謝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