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三上亚洲一区二区,日韩欧美精品一区二区综合视频,亚洲精品成人久久

首頁 行業資訊 政策法規 產業市場 節能技術 能源信息 宏觀環境 會議會展 活動圖庫 資料下載 焦點專題 智囊團 企業庫
產業市場  節能產業網 >> 產業市場 >> 產業動向 >> 正文
展望2022 鋰電和氫能相愛相殺?
來源:autocarweekly 時間:2022/1/25 19:59:16 用手機瀏覽

氫能是2022年資本市場最關注的新能源細分賽道之一。


進入1月份,雖然市場低迷,但不少研究員一直在挖掘今年新的細分賽道,因為所有人都相信,新能源板塊的低迷是暫時的,在眾人彷徨的時候,誰能找到新賽道,誰就能搶占先機。總的來說,特高壓、風電和氫能是研究員們最關注的方向,由于氫能概念類似新能源車,疊加了新能源和汽車兩個概念,加上頂層政策較高,所以景氣度相對最好,得到了研究員的一致認可。


其實從去年開始,氫能和氫燃料電池汽車熱度就很高,2020年9月,氫燃料電池汽車“以獎代補”發布,資本市場把2021年稱為氫能的“十城千輛”之年,因為早在2009年,新能源車(鋰電)的發展情形與今天的氫能如出一轍。


2021年,地方示范城市試點正式啟動,在2月份,中石油、中石化相繼宣布將大力布局加氫站;4月份,光伏巨頭隆基股份進軍氫能產業,2021年氫能源已經有了不小的漲幅,但比起高光的新能源車(鋰電)還是有很大的差距。今天老李和大家一起聊聊,為何氫能的背后是國運之爭?鋰電和氫能誰是產業的終局?2022年為什么是氫能的高光時刻?


能源路線背后的戰略之爭


能源路線背后是戰略競爭,新能源汽車作為應用場景,只是戰略競爭的冰山一角。


過去的一年,很多研究員都表示,氫能作為雙碳的一部分,研究難度非常大,原因有兩個:一是研究范疇太大,氫能是碳中和的重點方向之一,作為清潔能源的主線,涉及到了頂層戰略、核心技術、應用場景等諸多關鍵環節,很難判斷;二是定位相對模糊,氫能的發展直接關乎國家能源安全,在產業發展的早期,我們看不到頂層設計中的氫能定位。


作為戰略競爭的核心要素,判斷氫能和氫燃料電池汽車的產業的發展,不能緊靠市場化分析,關鍵是從頂層設計入手。


眾所周知,全球的戰略競爭本質上是能源競爭,石油、電能、氫能都是關鍵的能源介質,過去的幾十年,石油是各個國家的戰略資源,近些年來,各個國家都在根據本國實際情況推進適合本土的能源路線,尤其是雙碳的推進,讓發展清潔能源“師出有名”,以中國為代表的國家重點發展電能,以日韓為代表的國家則聚焦氫能。


在2020年9月的聯合國大會上,我國對外宣布了“2030年實現碳達峰,2060年實現碳中和”的目標,隨著“雙碳”目標的推出,我國能源的頂層設計也發生了變化。2021年的“兩會”期間,我國在“十四五”規劃中對氫能發展提出了具體政策方向:氫能正式出現在十四五規劃 “前瞻謀劃未來產業”中,與類腦智能、量子信息、基因技術、未來網絡、深海空天開發等前沿科技,被共同規劃為“組織實施未來產業孵化與加速計劃”。 


這句話的分量非常重,甚至在“新基建”之上,從產業的視角看,氫能與電能一樣,本身也是“新基建”的一部分。一般來說,作為國家戰略安全產業,立法是重中之重,在電力產業,我國有電力法為電力行業發展提供了最根本的支撐。


氫能與電能如出一轍,全球第一個為氫能立法的國家是韓國。2020年,韓國國會通過了氫法,成為了首個為持續有效發展氫經濟而制定單一法令的國家,氫法的目的是確保低壓氫氣設備及氫燃料使用設施的安全管理的法律基礎,建立氫經濟實施評估體系,為建立氫能產業基礎提供了法律依據。


同樣是在2020年,我國也啟動了相關立法,國家發改委和司法部聯合印發了《關于加快建立綠色生產和消費法規政策體系的意見》,指出盡可能在兩年內對氫能立法,雖然到目前為止,關于氫能的法律尚未出臺,但近兩年的頂層設計已然讓氫能成為戰略賽道。


很多研究員認為,央企和龍頭企業已經認識到發展氫能的重要性,尤其是中石油、中石化進入氫能產業后,國內氫能產業發展頗有國家電網引領電力行業發展的感覺,而后眾多產業鏈上下游的龍頭企業紛紛布局氫能產業鏈,光伏巨頭隆基股份布局光伏+氫能,長城汽車布局氫能+汽車等。


氫燃料電池還有很多應用場景,如航空航天、軌道交通和分布式能源等等,未來家庭、公司、公寓也會以氫燃料電池作為應急電源,氫能與電能一樣,將來也會出現在生活的諸多場景中。


鋰電和氫能,相愛相殺?


產業一直在爭論鋰電和氫能未來的發展終局,有人認為是鋰電,有人認為是氫能,而主流觀點則認為,二者并存發展,在交通工具應用中,鋰電適用于乘用車,氫能適用于商用車,以上這些觀點看似很對,實則要看市場驗證。


在老李看來,不管是產業還是資本,沒有人能預測到鋰電和氫能的終局,因為多數人是站在自我利益最大化的角度,提出相應的終局觀點。對資本市場來說,無論是鋰電還是氫能,終局是什么并不重要,只要抓住估值的關鍵點,把握住彼此的相對景氣度,拿到超預期的估值,就是贏家。


老李在《開門黑的新能源板塊何時能反轉》提到過相對景氣度的概念,在沒有終局的情況下,相對景氣度決定了階段性的估值。舉例來說,從產業發展所處階段看,鋰電的絕對景氣度好于氫能,但從2022年的相對景氣度來看,鋰電不如氫能,2021年鋰電產業的高基數和高估值決定了2022年的增長率不會好看,加上估值相對較高,資本不會給予過高的期望,從對立面思考,基數低和估值低的氫能反而是更好的標的。


提出鋰電和氫能沒有終局,源于研究員們最理性的判斷,理性的分析告訴研究員們,在當前階段,大家看不到終局,終局不過是產業少數人的信仰,從短線的角度看,資本市場只信仰眼前的業績和景氣度。


我們理性分析下鋰電和氫能這兩個路線,一般來說,市場化的技術路線要考慮到產品性能、市場價格以及配套設施等多個方面,鋰電和氫能各自的優劣勢都非常明顯。


氫能總體的產品性能優于鋰電,尤其是能量密度和低溫性能,可謂吊打鋰電,我們以入門級乘用車為例,特斯拉Model 3長續航版電池單體能量密度為300~320Wh/kg,系統能量密度為161Wh/kg,這個數據幾乎是鋰電池的極值,而豐田第一代Mirai燃料電池系統(含儲氫瓶)能量密度就已經超過了350Wh/kg,是鋰電池的兩倍之多,所以市面上的氫燃料電池汽車續航里程動輒上千公里……


氫能也有自己的劣勢,比如市場價格和配套設施建設,兩者相關聯的,從制氫到運氫,從儲氫到加氫,需要完善的配套設施,目前氫能的成本高得驚人,一臺氫燃料電池汽車基本都是60萬以上起步,使用成本更是超過了1元/km,五年十年內不可能降到鋰電池的水平,更糟糕的是,國內的氫能配套設施基本為零,早期投入巨大。


相對而言,鋰電依托于數十年來國家電網的投入,只需要配套和升級充電終端即可,這給鋰電的推廣提供了先天條件。


100年前,當燃油車和電動車第一次碰撞的時候,成本過高、配套不足的電動車輸給了市場化程度高、用戶體驗更好的燃油車,今天,鋰電和氫能的PK中,難分勝負。目前看,鋰電和氫能各有特點,所以很多人提出,由于兩者互補性強,乘用以鋰電為主,商用以氫能為主,二者共同構成主流儲能方式,這種模式看似美好,實則未必可行。


目前,很多國家都在氫能和電能之間做出了選擇,比如日韓幾乎all in氫能,歐洲押注電能,而中美兩個經濟大國,還沒有做出明確的傾向,兩種路線共同推進,能源技術路線的選擇不僅關乎汽車行業的未來,更關乎整個社會的能源結構,在這場無硝煙的爭奪戰中,每個國家都是慎之又慎。


2022年,氫能的高光時刻


在看不到終局的情況下,資本市場尋找的是相對景氣度,2022年是氫能相對景氣度較高的一年。


在很多研究員看來,2020年的“以獎代補”政策如同2009年的新能源汽車“十城千輛”示范應用,2009年1月,科技部、財政部、發改委和工信部啟動“十城千輛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示范推廣應用工程”,計劃用三年左右的時間,每年發展10個城市,每個城市推出1000輛新能源汽車開展示范運行,國內的第一批新能源汽車,就是從那個時候開始發展的,兩年以后,寧德時代、精進電動這些企業,開始步入了大家的視線。


氫燃料電池汽車的推廣與鋰電的推廣方式大同小異,2020年9月,財政部等五部門聯合發布了《關于開展燃料電池汽車示范應用的通知》,將現有的燃料電池汽車購置補貼政策調整為“以獎代補”的方式,對入圍示范的城市群按照其推廣車輛的目標完成情況給予獎勵。示范期為4年(2021-2024年)。


2022年資本市場在氫能領域的第一桶金就藏在上面這一條政策中,從時間上看,2021年的“以獎代補”政策推廣開來后,2022年將是政策的首個“兌現之年”,雖然政策是2020年9月發出,落地到地方是2021年,傳遞到市場則到了2022年,按照“以獎代補”的要求,國家獎勵的資金分為燃料電池汽車推廣應用和氫能供應兩個領域,4年示范期間獎勵金額上限分別為15億元和2億元。


隨著2022年氫燃料電池企業定向的推廣,比如馬上開幕的冬奧會將出現大量的氫燃料電池汽車應用,產業鏈企業會迎來第一輪營收高峰,首先是氫燃料電池商用車企業,比如福田汽車、宇通客車、金龍客車等會出現增量。


資本市場的估值增量會集中在 “以獎代補”政策重點補貼的上游核心技術企業,按照價值鏈的分布,氫燃料電池汽車的八大關鍵零部件——電堆、膜電極、雙極板、質子交換膜、催化劑、碳紙、空壓機和氫氣循環系統的企業都有機會迎來業績的提升,對應企業的估值空間也會打開。


與鋰電不同,本輪氫燃料電池風口,整車企業將扮演相對重要的角色,由于氫燃料電池電堆和核心零部件技術門檻較高,OEM更傾向于自己掌握核心零部件,不僅能規模化降本,也能保證供應鏈安全。


各大主機廠和零部件企業紛紛布局,上汽成立了捷氫,開發氫燃料電池系統,廣汽成立了前瞻研究部,做系統集成,而博世也一改Tier 1的風格,不僅布局核心零部件,也開始開發系統,對氫燃料電池的重視程度,可見一斑。


從資本視角看,盡管整車企業也在開發核心技術,但由于整車企業有既定的估值體系,氫能的發展很難改變機構對整車企業估值的邏輯,所以整車企業很難有太好的市值表現。


不同于鋰電池的激進路線,氫燃料電池的發展呈現出“螺旋式”發展的態勢。當政府出政策聚焦熱度高的時候,行業發展會比較快,當有企業失敗熱度低的時候,行業發展速度會比較慢,但不管熱度高低,氫燃料電池汽車總體都在向前發展,2021年,隨著政策的出臺,氫燃料電池的發展邁入了快速階段,2022年,隨著新政的逐步落地,氫能會迎來階段性的高光時刻。



分享到:
相關文章 iTAG:
希倍優氫能獨立研發的首套50標方堿性水電解制氫系統下
頻道推薦
服務中心
微信公眾號

CESI
關于本站
版權聲明
廣告投放
網站幫助
聯系我們
網站服務
會員服務
最新項目
資金服務
園區招商
展會合作
節能產業網是以互聯網+節能為核心構建的線上線下相結合的一站式節能服務平臺。
©2007-2020 CHINA-ESI.COM
鄂ICP備19009381號-2
節能QQ群:39847109
頂部客服微信二維碼底部
掃描二維碼關注官方公眾微信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临汾市| 疏附县| 甘谷县| 平谷区| 贵阳市| 石家庄市| 泸州市| 延安市| 榆中县| 南昌市| 客服| 陇川县| 荔波县| 夹江县| 永年县| 宜宾市| 乌兰察布市| 邯郸县| 高安市| 巴林右旗| 大埔区| 错那县| 松滋市| 清远市| 东丽区| 郧西县| 西宁市| 成都市| 霍邱县| 基隆市| 繁峙县| 铜鼓县| 曲周县| 庆安县| 施甸县| 兴山县| 满洲里市| 惠东县| 济阳县| 阳江市| 射洪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