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有關技術部門介紹,全國一線城市像北京、深圳等,建筑耗能量約占全市總耗能量的1/3左右,這是一個非常巨大的能耗,足以讓有關人士關注。建筑工程節能是緩解我國能源緊缺矛盾,改善人民生活工作條件,減輕緩解污染,促進經濟持續發展的一項最直接最廉價的根本措施。 大部分人關注的都是用最低的造價把項目建起來,在建筑節能方面考慮不夠,以住宅建筑為例,對一個節能小區住宅的各方面能源消耗的測量數值可以看出,外墻采用建筑保溫隔熱材料的住宅,居民啟用空調制冷送暖期比未采用外墻保溫材料的住宅要少1.5個月,且每天運行時間短、耗能少,節能在25%以上。以太陽能集熱為主,電加熱為輔,一年365天均有熱水供應,能保證3口之家的正常使用。戶年均節電約800kWh,可節省費用400余元。
太陽能照明燈保證了小區的庭院燈和草坪燈的正常使用,既環保節能,又美化了小區環境。小區內共安裝了太陽能庭院燈23盞、草坪燈25盞、裝飾燈16盞,總功率1500W,每年可為小區節省電費、維修費約0.6萬元。
地板輻射采暖具有冬季地板采暖舒適節能,也可用于夏季地源熱泵空調調控溫度,有著方便舒適、綠色環保等特點,經測算,可比傳統散熱器采暖、集中空調方式節能20%至30%。
生活污水處理站全自動運行,無噪音,無臭味,在小區形成了景點式生態人工濕地。每天處理污水22噸,用于小區綠化噴灌、景觀、沖洗道路,每年可節約用水8千噸。
普通住宅建筑能耗高,夏天熱、冬天冷,舒適性差。而該住宅小區由于采用了特殊墻體,既保溫又隔熱。夏季室內溫度比普通建筑低2℃至3℃,冬季室內氣溫比普通建筑高4℃以上,綜合效益明顯。房屋造價比一般建筑高出約5%,但由于節能和優化組合,每年的運營費用可節約50%以上。
由此可見,在建筑上節約的能源還是相當可觀的。
在建筑節能設計中,建筑圍護結構組成部件(包括屋頂、墻、地基、隔熱材料、密封材料、門和窗、遮陽設施)的設計對建筑能耗有根本的影響。一般圍護結構的費用僅為總投資的4%~6%,而使用節能材料之后造價可增加到20%~40%。
國家明文規定,自2002年1月1日起,停止使用實心粘土磚,現代建筑正在向高層、大開間、大跨度方向發展,要求采用更輕巧、更方便、更靈活、物理性能更高的新型圍護建筑材料,而且符合節能環保的要求。目前采暖地區墻體進一步發展了高效保溫節能墻體,采用了復合材料外墻體保溫,這樣既刻意消除了熱橋的影響,還可以使墻體相對“減薄”。
建筑門窗和屋面的設計和材料使用,都是降能耗的關鍵。門窗是傳熱和冷空氣滲入的薄弱環節,其保溫性能提出了更高要求。為提高屋面的保溫性能,主要應用輕質高效吸水率低或不吸水、可長期使用、性能穩定的保溫材料作為保溫隔熱層并改進屋面構造。
另外,高能效的采暖、空調系統與削減室內冷熱負荷的措施并行,才能真正地減少采暖、空調能耗。在新建住宅中室內采暖系統應當使用新雙管系統、低溫地板敷設式等采暖方式,不但熱穩定性好,感覺舒適,節約能源,使用壽命長,而且實行按戶供熱計量收費,防止浪費。
利用新能源也是節約能源的一種新的方式,在大力推進建筑科技創新,努力在墻體保溫、門窗保溫、綠色照明等領域實現新的技術突破,同時,進一步鼓勵和扶持可再生能源在建筑領域的規模化利用。
在節約能源、保護環境方面,新能源的利用在建筑管理中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例如太陽能、地熱能、風能、生物質能等。
在建筑管理方面,應不斷從節能的角度出發,積極利用天然能量、剩余能量及廢棄能量,做好余熱、廢熱的回收利用工作和廢水回收復用。
科技的不斷進步促進建筑工程節能,建筑工程節能將不再成為一種附加于傳統建筑上的單獨考量和負擔,而成為約定俗成的建筑設計理念和標準。
但目前建筑工程節能尚存在執行率低、法律法規不健全、管理辦法滯后、節能市場不完善、公眾意識淡薄等問題,需要今后如健全相關的法律法規、改善管理辦法、完善節能市場以及通過宣傳來提高公眾意識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