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EA與中國的關系正處于黃金時期。”國際能源署(IEA)署長法提赫•比羅爾29日在《IEA世界能源展望2016:能源與空氣質量特別報告》中國發布會上如是說。比羅爾博士再次“回到中國”,除了發布會,還參加了在北京舉行的G20國能源部長會議。他在29日人民日報的文章《攜手邁向清潔和可持續的未來》中寫道:“國際能源署期待與中國通力合作,推動全球能源轉型、清潔能源普及和蔚藍天空的愿景成為現實。”
懷著對新興經濟體的特殊期待,IEA打破慣例,在其“旗艦”出版物——“世界能源展望”中,把空氣污染問題作為首要特別報告發布,希望為世界各國尤其是新興經濟體提供應對嚴重的空氣污染的戰略選擇。這份《世界能源展望》特別報告也是IEA首次對于空氣質量的深度分析,強調了能源、空氣污染與人類健康之間的聯系,明確了在遏制空氣污染方面,能源部門可以做出的貢獻。
每年650萬人死于空氣污染
空氣污染是一個對全世界都會產生危害的問題,它是僅次于高血壓、飲食風險、吸煙的人類健康的第四大威脅,尤其是對于最貧困的人群。IEA估計,當前每年有650萬人的死亡與空氣污染有關,在未來幾十年里,除非能源部門采取更強有力的行動來抑制溫室氣體的排放,否則這一數字將繼續顯著增加。預計到2040年,因戶外空氣污染而造成的過早死亡人數將從今天的300萬上升到450萬。
尤其是發展中的亞洲地區,盡管政策力度在加大,但區域人口發展趨勢和不斷上漲的能源消費及城市化意味著由于室外空氣污染造成的早亡人數會繼續增加,會在這一增量中占到的幾乎90%:在亞洲的許多不斷發展的城市中,空氣污染會繼續成為一種重大的公共健康危害,而且,實際上會影響到更高比例的快速城鎮化的人口。同一時期,隨著貧困地區居民的爐灶得到改進,不能享有清潔炊事設施的人數會下降將近10億人,降低到18億人,得益于此,每年由于室內污染造成的早亡人數會從如今的350萬左右降低到2040年的不足300萬,盡管這些居民仍然無法擺脫貧困并走向現代能源。
IEA認為,能源生產和使用,尤其是不受監管、不規范的或低效率的燃料燃燒,是目前主要的人為空氣污染的來源——85%的顆粒物和幾乎所有的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都來源于此。每年有大量的這些污染物從工廠、發電廠、汽車、卡車以及27億貧困人仍然依賴的木柴、木炭等燃料的爐灶釋放到大氣中。
被掩蓋的地區差異
報告預測,隨著這一問題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加速能源轉型會使污染物的排放量形成在一個緩慢下降的趨勢。然而,這個問題離解決還有很遠的距離,而全球的變化更掩蓋了強烈的地區差異:工業化國家的排放量在持續下降。
既是是發展中國家,情況也各有不同。在中國,針對空氣質量出臺的強力政策已開始奏效,最近的污染物排放下降成為長期趨勢:隨著能源消費增速放緩,能源結構實現多元化,對煤炭的依賴減少,嚴格的污染控制措施得以貫徹落實,到2040年時,顆粒物排放會減少40%。在印度、南亞和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不包括南非),因為能源需求的增長,與空氣質量有關的政策措施的力度仍然很小。
“清潔的空氣是人的基本權利,世界上大部分的人口缺乏這一基本權利,”國際能源署署長法提赫•比羅爾。“無論窮國富國,沒有一個國家可以聲稱,已經完成了解決空氣污染的任務。如今,各國政府已經到了必須采取行動的時刻。通過成熟的能源政策和技術可以削減世界各地主要的空氣污染,并帶來健康效益,同時還可以提供更廣泛的能源選擇并促進可持續發展。”IEA針對不同國家的具體情況,給各國提供了不同的策略。
增加7%的能源投資將污染減半
國際能源署清潔空氣戰略需要實施一攬子成熟的政策。在清潔空氣的情景下,只需增加7%的總能源投資,到2040年就可以實現人類健康方面的明顯的改善。在此情境下,到2040年,室外空氣污染造成的年均過早死亡人數將減少170萬,室內空氣污染造成的年均過早死亡人數將減少160萬。此外,比羅爾強調,當前空氣污染造成的全社會的醫療成本、人員因病請假的成本也會因這些投資而減少。
IEA清潔空氣情景中的投資包括額外的2.3萬億美元用于先進污染控制技術(其中的三分之二用于滿足更高的車輛排放標準),2.5萬億美元用于加快能源行業轉型。由此而獲得的收益會成倍增加。到2040年時,全球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會降低50%以上,而顆粒物排放會減少將近四分之三,其中發展中國家的降低幅度是最大的。
在2040年前,向18億人提供使用清潔能源的烹飪設施是必不可少的,以減少發展中國家家庭的排放量,而排放控制和燃料轉換則是電力部門的關鍵,同時還要提高能源效率和排放標準,嚴格執行道路運輸。總的來說清潔空氣情景下能源轉型加速意味著到2040年時全球能源需求會比我們的主要情景低將近15%,這主要是得益于能效提高和可再生能源利用增長更快。到2040年時,在所燃燒的能源中,有四分之三要受先進污染控制措施的調控,而這一占比目前只有45%左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