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日前印發《工業綠色發展規劃(2016~2020年)》(簡稱《發展規劃》),提出到2020年,綠色制造產業成為經濟增長新引擎和國際競爭新優勢,工業綠色發展整體水平顯著提升,我國綠色制造體系初步建立。
“過去5年取得不錯成績,未來5年是實現工業綠色發展的攻堅階段。”工信部相關負責人表示,“資源能源利用效率是衡量國家制造業競爭力的重要因素,推進綠色發展是提升國際競爭力的必然途徑。”
過去5年節能6.9億噸標準煤,要加快補齊綠色發展短板
“十二五”期間,我國工業能效和水效大幅提升,規模以上企業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累計下降28%,相當于實現節能量6.9億噸標準煤,單位工業增加值用水量累計下降35%,提前一年完成“十二五”淘汰落后產能任務。
工業清潔生產先進適用工藝技術大范圍示范推廣,開展了有毒有害原料替代,工業產品綠色設計推進機制初步建立。工業資源綜合利用產業規模穩步壯大,技術裝備水平不斷提高,5年內利用大宗工業固體廢物約70億噸、再生資源12億噸。節能環保產業快速增長,2015年節能環保裝備、資源綜合利用、節能服務等節能環保產業產值約4萬億元。
盡管“十二五”成績斐然,但我國工業總體上尚未擺脫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的發展方式,資源能源消耗量大,生態環境問題比較突出,形勢依然十分嚴峻,迫切需要加快構建科技含量高、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的綠色制造體系。
此次工信部發文要求加快推進工業綠色發展,也是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促進工業穩增長調結構的重要舉措,有利于推進節能降耗、實現降本增效,有利于增加綠色產品和服務有效供給,補齊綠色發展短板。
綜合能耗(千克標油/噸)煉油降到63,乙烯降到790
《發展規劃》確立了未來5年的目標:到2020年,綠色發展理念成為工業全領域全過程的普遍要求,工業綠色發展推進機制基本形成,綠色制造產業成為經濟增長新引擎和國際競爭新優勢,工業綠色發展整體水平顯著提升。
這當中包括能源利用效率顯著提升、資源利用水平明顯提高、清潔生產水平大幅提升等5個方面。
能源利用效率顯著提升方面,《發展規劃》要求,能源消耗增速減緩,六大高耗能行業占工業增加值比重繼續下降,部分重化工業能源消耗出現拐點,主要行業單位產品能耗達到或接近世界先進水平,部分工業行業碳排放量接近峰值,綠色低碳能源占工業能源消費量的比重明顯提高。
根據《發展規劃》,到2020年,規模以上企業單位工業煉油綜合能耗要從2015年的65千克標準油/噸降至63千克標準油/噸,乙烯綜合能耗從816千克標準煤/噸降為790千克標準油/噸。
8月2日,工信部公布了2016年度能效“領跑者”企業名單,乙烯行業領跑者為4家企業,分別為中國石油獨山子石化、中海殼牌石油化工公司、中國石化鎮海煉化和福建聯合石化,單位產品能耗分別為525.69千克標準油/噸、526.83千克標準油/噸、542.46千克標準油/噸、543.01千克標準油/噸。
減少溫室氣體排放,10項重點任務推動綠色發展
按照《發展規劃》,未來5年著重有10項重點任務,包括大力推進能效提升,加快實現節約發展;扎實推進清潔生產,大幅減少污染排放;加強資源綜合利用,持續推動循環發展;削減溫室氣體排放,積極促進低碳轉型;提升科技支撐能力,促進綠色創新發展;加快構建綠色制造體系,發展壯大綠色制造產業;充分發揮區域比較優勢,推進工業綠色協調發展;實施綠色制造+互聯網,提升工業綠色智能水平;著力強化標準引領約束,提高綠色發展基礎能力;積極開展國際交流合作,促進工業綠色開放發展。
“這對煉化企業來說是挑戰,也是機遇,比如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就可以利用碳交易市場建立的好時機來做文章。”專家建議。
工業是應對氣候變化的重點領域,要想實現2030年碳排放達峰目標,必須在加大工業節能力度的同時,多措并舉,推動部分行業、部分園區率先達峰。
我國“十三五”期間將繼續開展工業低碳發展試點示范,結合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建設,加大低碳工業園區建設力度,制定國家低碳工業園區指南,推進園區碳排放清單編制工作,推動園區企業參與碳排放權交易,鼓勵建材、化工等行業實施碳捕集、利用與封存試點示范,促進二氧化碳資源化利用。
《中美元首氣候變化聯合聲明》中提到,我國計劃于2017年啟動全國碳排放權交易體系,將覆蓋鋼鐵、電力、化工、建材、造紙和有色金屬等重點工業行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