褐煤產量歐盟第一、世界第六的希臘,似乎真的沒將“去碳化”當回事,在全球高舉碳減排大旗的當下,希臘仍然堅定地認為靠煤發電的日子并非一去不復返,該國眼下正在為投建兩座新燃煤電站鋪路。
《衛報》11月3日報道稱,希臘正在尋求一個頗具爭議的歐盟碳排放條款的審核,以獲取高達17.5億歐元的免費碳排放配額資金,進而順利投建兩座新的大型燃煤電站。這兩座燃煤電站總裝機約1100兆瓦,投建成本約24億歐元,每年排放約700萬噸二氧化碳,如果沒有資金支撐,很難在歐洲碳交易機制的監管下生存。
目前,希臘依靠16個老化的褐煤發電機組來支撐全國約一半的電力供應,希臘希望,這兩家坐落于西部Macedonia的新褐煤發電站,能夠以一種具有成本效益的方式,幫助希臘保障能源穩定供應并實現現代化。
名為Ptolemaida V的燃煤電站目前正在建設中,總造價約14億歐元,其中7.39億歐元由德國復興信貸銀行牽頭的財團負責貸款承保。除二氧化碳外,該電站每年還產生其它污染空氣的排放物,包括2100噸二氧化硫、2800噸氮氧化物以及140噸顆粒物。
而另一座名為Meliti II的褐煤電站也進入投建準備階段,希臘國家電力公司(PPC)與中國機械設備工程股份公司(CMEC)于9月簽署了投建諒解備忘錄。PPC總裁Emmanuel Panagiotakis表示,希臘的褐煤質量是歐洲最低的,如果沒有免費碳配額,國內的燃煤電站根本無路可走。“如果無法獲得免費排放配額,希臘的褐煤發電將走向末路,屆時國內將出現電力成本激增和能源供應風險加劇等負面影響。”他強調。
為了順利推進燃煤發電,希臘開始尋求加入歐洲碳排放交易體系(ETC)的“10c”條款,該條款旨在向經濟相對落后且嚴重依賴化石燃料的歐洲國家的電力部門提供免費的碳排放配額。10月時,歐洲議會工業委員會批準了“10c”的規則變更申請,可能將允許希臘進入修改后的“10c”框架下。
事實上,最初版“10c”的適用范圍主要是東歐成員國,即在2013至2019年間,允許向嚴重依賴煤炭的這些國家分配6.73億噸的免費碳排放配額,這些國家人均GDP比歐盟平均水平低50%。這個頗具爭議的條款,讓波蘭成為迄今為止最大的受益者。
世界自然基金會(WFF)指出,隨著歐盟重新修訂“10c”條款,或將使希臘在2021至2030年間每年獲得700萬噸的免費碳排放配額,估計這段期間二氧化碳配額的價格約25歐元/噸,每年總價格高達1.75億歐元,10年間就是17.5億歐元。
WFF歐洲政策辦公室氣候與能源負責人Imke Lübbeke直言不諱地稱:“這完全違背氣候目標,將阻撓歐盟在全球氣候政策和碳市場中發揮領導作用。”
“煤炭產業沒有未來,不應該以任何方式予以鼓勵,希臘希望通過公共基金恢復煤炭使用的意圖,不應該被允許。‘10c’的主要作用是幫助貧窮國家向可持續能源過渡,煤炭并不符合這一標準。”歐洲議會環境委員會成員Gerben-Jan Gerbrandy指出,“‘10c’曾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工具,但不幸被濫用。顯然,幫助碳排放高的國家向可持續市場轉型,需要強有力的治理和明確的重點。”
對于希臘不放棄煤電的舉措,希臘風能協會主席Giannis Tsipouridis無奈地表示:“在這個時代建造新燃煤電站,不僅是對環境的傷害,還是經濟發展的絆腳石,煤炭產業投資是不會有正面回報的,可再生能源才是希臘脫離能源混亂局面的唯一出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