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將對上海制造業產生什么影響?互聯網能否為市民提供更好的出行路線規劃和智能停車服務?基于互聯網的健康服務新模式是什么樣子?未來網絡提速降費的可能性如何?
在11月6日舉行的“上海市市長國際企業家咨詢會議第二十八次會議”上,上海市市長楊雄圍繞海內外企業和廣大市民關心的問題,提出上海將從四個方面依托互聯網促進城市可持續發展。“互聯網已成為推動經濟發展、社會進步、環境改善的重要力量。在互聯網時代,實現城市發展愿景,根本離不開互聯網”。
一是依托互聯網,推動經濟轉型升級。上海計劃以智能化為主攻方向,著力培育智能網聯汽車、工業機器人、數控機床、可穿戴設備等新興產業,全面提升制造業智能化水平,形成一批擁有技術主導權、全產業鏈運作、躋身世界前列的新興產業集群。
二是依托互聯網,推進城市治理現代化。到2020年,實現行政審批事項全部上網,公共數據開放國內領先;加快推進水、電、燃氣等城市“生命線”的智能監測和可視化管理,健全食品安全信息追溯系統,加強社會治安大數據應用,全面提升公共安全突發事件監測、預警和應急處置能力。
三是依托互聯網,創新公共服務。在教育領域,上海要努力打造“沒有圍墻的學校”,建設智慧學習云平臺,集聚優質的數字化教育資源,推動形成“人人皆學、處處能學、時時可學”的學習型社會;養老方面,要規劃建設全市統一的“為老服務”信息化平臺,推廣遠程健康監護、居家安防、定位援助等養老服務新模式。
四是依托互聯網,建設生態宜居城市。上海計劃提升環境治理的信息化水平,包括加強大氣污染防控和水環境治理,強化能源、產業、交通、建設等重點領域污染治理,完善污染物排放在線監測網絡,及時發現違法行為,加大環保執法力度。
楊雄表示,根植互聯網、深耕互聯網,走出一條依托互聯網、促進城市可持續發展的新路,必須大力建設新一代信息基礎設施,積極推進網絡提速降費,使上海成為全國帶寬最寬、網速最快、網絡服務最具競爭力的地區之一。同時必須堅持依法治網、共享共治,健全政府引領,企業、社會組織、技術社群和市民共同參與、相互協作的互聯網治理機制,完善網絡安全綜合保障體系,有效遏制和嚴厲打擊互聯網領域知識產權侵權等違法犯罪行為,優化互聯網發展環境。
“上海市市長國際企業家咨詢會議第二十八次會議”的主題是“互聯網時代的上海可持續發展”。上海市市長國際企業家咨詢會議始于1989年,今年共有來自16個國家和地區的40余位跨國公司負責人與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