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政策對節能環保行業支持力度不斷加大,各類企業蜂擁而入在環保產業跑馬圈地,跨界并購成為一大熱點。據不完全統計,2016年以來已有超過22家非環保上市公司通過并購、合資、資產注入的方式相繼涌入環保領域。在相關分析人士看來,未來三至五年將是環保并購的驗證期,盲目入場、沒有技術和資本能力的企業將在“大洗牌”中出局。
隨著政策對環保行業支持力度不斷加大,各類企業蜂擁而入在環保產業跑馬圈地,跨界并購成為一大熱點。據不完全統計,2016年以來已有超過22家非環保上市公司通過并購、合資、資產注入的方式相繼涌入環保領域。其中,既有葛洲壩、中國石化、招商局等央企“巨鱷”,也有眾多鋼鐵、電氣、機械等傳統行業公司切入環保行業轉換跑道。
央企瞄準環保產業
隨著相關生態環保規劃等政策的出臺,污水處理、環境監測等環保產業展現出巨大的吸引力。預計“十三五”期間中國環保市場空間規模達17萬億元。
巨大的市場蛋糕吸引了不少大型央企進入,包括葛洲壩集團、中國石化、中冶集團、徐工集團、中國鐵建等。
以葛洲壩為例,公司去年4月收購凱丹水務,進入污水處理和工業供水領域,隨后在水處理、固廢、可再生資源利用領域開啟一路并購。公司成立了水務運營公司實行專業化管理,收購凱丹水務剩余25%的股權,收購湖南海川達公司旗下7個污水處理廠。再生資源方面,公司與興業鋼鐵合資設立葛洲壩興業再生資源,持股65%,持續完善全國區域布局。
2016年以來,大型企業設立環保板塊、成立環保公司漸成風潮。中交建旗下中交生態環保投資有限公司成立,招商局成立招商局生態環保科技有限公司等。
今年7月,中國化學發布公告稱,擬聯合中國化工按照75%和25%的持股比例投資設立中化工程集團環保有限公司,注冊資本為10億元,首期出資為1億元。中化環保將主營廢氣治理、廢水治理、固廢治理以及節能減排項目工程。
傳統企業轉換跑道
部分傳統產能過剩行業如鋼鐵、電氣、機械的公司通過并購,切入環保行業尋求新的增長點,成為今年以來并購的一大特點。
上市公司方面,主業為風機制造的上風高科,通過收購宇星科技切入環境監測業;主業為離心泵制造的南方泵業通過收購金山環保切入污水處理行業;主業為燃煤鍋爐制造的華西能源,收購主營脫硫催化劑的天河環境進入環保業。
此外,主營重型裝備的設計、生產的潤邦股份以1.78億元收購江蘇綠威環保,從專用設備制造業進入了污泥處理環保細分領域。今年9月,公司又以4000萬元收購污水處理企業正潔環境20%股權。公司表示,擬形成“高端裝備 環保”的雙主業布局,將以工業污水處理為切入點,逐步培育污泥、危廢固廢處理、VOCs治理等細分領域的相關業務。
今年7月,鞍山第一工程機械股份有限公司在并購尚遠環保91.11%股權后,主營業務變更為環保技術推廣與應用,包括污水處理技術、污泥處理技術、土壤修復技術及循環冷卻水管理技術,專心進入了環保領域。
博天環境董事長趙笠鈞表示,“在目前的經濟結構調整中,部分傳統企業因自身業務受到影響,正紛紛選擇突圍。特別是建筑、鋼鐵、能源等供給端嚴重過剩的公司,過去大規模的擴張正遭增長緩慢的沖擊,需要尋找新的業務增長點。”
分析人士認為,大量資本雄厚的大型國企進入,在加劇環保產業競爭的同時,也給環保市場注入了大批資金,進一步促進環保產業發展。
未來三至五年將是環保并購的驗證期,盲目入場、沒有技術和資本能力的企業將在“大洗牌”中出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