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氣質量問題依然嚴峻,多項手段推進大氣污染治理隨著工業化、城市化進程的加速,大氣污染問題已經成為制約發展的一大痛點。目前國家力求通過多項手段推進大氣污染治理:
1)排放標準趨嚴、覆蓋行業增多:對于大氣污染物各項排放指標進一步收緊,同時分別對鋼鐵、水泥、化工等非電行業出臺專項標準;2)違法成本顯著提高:環保違法的處罰力度進一步加大,最高可入刑法,環保督查更加深入頻繁,力度不斷加大;3)電價補貼豐厚,鼓勵企業改造積極性:政府對于實施超低排放的電廠給予大力度的電價補貼,最高可以達3.7分/千瓦時,可覆蓋大部分超低排放成本,給予發電企業極大的改造動力。
推進第三方治理模式,為環保公司創造成長空間
環保第三方治理模式由于具有專業化程度強、治污效率高等諸多優勢,在政策層面獲得了國家的大力支持,采用第三方治理模式的項目可以從價格、財稅和融資等多方面獲得優惠政策。與發達國家第三方治理模式在項目總數中占比過半數的現狀相比,我國在該領域尚處于起步階段,未來行業發展空間巨大,將直接利相關環保公司。
大氣治理行業將釋放千億市場空間
在絕大多數燃煤電廠已經完成了常規脫硫脫硝除塵改造的大背景下,我們認為未來大氣污染治理行業的增量市場將主要來自燃煤電廠超低排放改造和非電行業煙氣治理兩個領域:1)燃煤電廠超低改造存巨大市場空間:在火電燃煤電廠領域,仍有6.26億千瓦存量機組需進行超低排放改造,約1.2億千瓦機組需新建環保設施,市場空間可達約830億元。2)非電行業市場潛力巨大:
非電行業煙氣治理起步較晚,是整個大氣治理行業的短板,未來發展空間巨大。鋼鐵、水泥、非電工業燃煤鍋爐三個領域未來的煙氣治理市場空間分別將達到506億、59億、684億。
大氣行業將迎廣闊空間,看好超低排放領域龍頭企業
隨著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不斷加嚴,政府獎懲力度持續加強,對高排放企業的整頓督查力度進一步加大,火電行業超低排放改造將迎來巔峰時期,工程建設期千億市場空間將于2020年之前釋放完成;運營期受惠于電價補貼政策,環保企業有望從每年千億元的電價補貼中獲得分成;政策對非電行業企業污染物排放的關注度日益上升,相關改造項目也將創造廣闊市場。碳交易市場穩步搭建,雖然目前活躍度有待提高,但碳交易機制加速企業節能改造為大勢所趨,節能改造將再度為環保公司創造機遇。相關投資標的上,我們看好大氣治理領域具有自主研發能力、技術領先并具備高市場占有率的清新環境,以及環境監測領域龍頭標的盈峰環境、聚光科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