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極星節能環保網訊:隨著中國產業結構的調整和城市化進程的加快,結合中國傳統的工業生產特點,在污染場地管理日趨規范、場地修復力度加大和公眾關注度逐年提高的大背景下,中國近年污染場地表現出一些新的特點。
(1)工業污染場地數量和面積明顯增加
工業污染場地主要指在大規模的城市化進程中,出現的化工、冶金、鋼鐵、輕工、機械制造等污染行業的企業因廢棄或搬遷而遺留的場地。國務院1996年頒布了《國務院關于加強環境保護若干問題的決定》,明令取締關停“十五小”(包括小造紙、小制革、小染料、土煉焦、土煉硫、土煉砷、土煉汞、土煉鉛鋅、土煉油、土選金、小農藥、小電鍍、土法生產石棉制品、土法生產放射性制品、小漂染企業等重污染小企業),緊接著又提出了關停“新五小”(小煉鋼、小發電、小玻璃、小煤礦、小水泥企業)。因此,全國涌現了數以萬計的工業污染場地,這些場地的土壤往往受到有機污染物、重金屬等多種污染物的污染,污染程度重、分布相對集中;特征污染物因地而異,通常有農藥、苯系物、鹵代烴、多環芳烴、石油、重金屬等;污染土層深度可達數米至數十米,地下水同時受到污染。隨著越來越多的城市工業用地轉變為綠化、娛樂等公共用地或居住用地,潛在的土壤污染問題將逐漸暴露出來,對人居環境質量和居民健康造成顯現或潛在的危害。
(2)場地重金屬污染逐漸凸顯
中國是世界第3大礦業大國,礦產資源的開發、冶煉和加工對生態破壞和環境污染嚴重。距估計,中國受采礦業影響的土地大約有300*104ha,其中受鄉鎮企業影響的占1/3,在21世紀初,中國每年因采礦造成的廢棄地面積達3.3*104ha。有的礦區由于采礦、冶煉及尾礦污染,造成了土壤的嚴重污染;甚至一些礦區土壤受重金屬、有機污染物等復合污染,危害嚴重。
中國2011年啟動重金屬污染防治專項行動,以全面排查重金屬污染企業及周邊區域環境隱患,摸清重金屬污染情況,建立監管臺賬,確定重點防控區域(流域)、企業、企業和高風險人群,集中解決危害群眾健康和生態環境的突出問題為目標任務。建立起比較完成重金屬防治體系、事故應急體系和環境與健康風險評估體系,使重金屬污染得到有效控制;決定重點防控鉛、汞、隔、鉻、砷5類重金屬污染物;重點防控行業包括有色金屬礦采選業,有色金屬冶煉業、含鉛蓄電池業、皮革及其制品業、化學原料及化學制品制造業等;重點防控企業是具有潛在環境風險的重金屬排放企業。
(3)特殊類型場地污染逐步顯露
中國自20世紀60年代以來,經歷了鈾礦開采、加工以及核武器發展的歷程,產生了一定數量的鈾礦區、核試驗區、核廢料處置場地,這類場地存在一定的環境風險。近年來,隨著中國核電產業的發展,其礦山開采、選礦、水冶、尾礦、核材料加工、核燃料處置等場所給環境帶來的放射性危害有所增加。隨著中國核電裝機容量的增加、核廢料量的增多,安全處理處置日益迫切。
綜上可見,污染場地環境狀況總體不容樂觀,部分地區土壤污染較重,耕地土壤環境質量堪憂,工礦業廢棄地土壤環境問題突出,地下水環境惡化明顯。鑒于污染場地修復難度大、周期長,且與現今很多的水土致病問題、生物放大現象和食物鏈污染等耦合,引發了越來越多的環境和社會問題,因此,場地污染問題受到越來越廣泛的關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