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我國經濟一直都處于高速發展狀態,城市的人口也越來愈多,這也使得城市生活垃圾數量也在日益增多,“垃圾圍城”也成為了制約城市發展的一大攔路虎。在這樣的情況下,能夠將垃圾變廢為寶的垃圾發電也逐漸成為了政府關注的焦點,尤其是在進入“十三五”后,超過千億的市場規模也吸引了眾多投資者的目光。
放眼全球,如今發過國家中的先進城市對于生活垃圾最主要的處理方式就是焚燒,如日本、德國、新加坡都已焚燒法作為生活垃圾的主要處理方法。雖然,目前我國對于垃圾的處理主要還是以填埋為主,但從近十年來的發展態勢來看,垃圾焚燒已經成為了國家力推的主要方向,以解決傳統的“露天垃圾填埋”給人類以及生態帶來的巨大危害。
早在21世紀初,我國就正式拉開了城市生活垃圾焚燒發電的序幕,并且在16年的時間里不斷的出臺相關政策,從發電補貼、稅收優惠進行了多方面的鼓勵“生活垃圾焚燒發電”的建設。在進入“十三五”之后,我國的城鎮化建設必然會進一步加快,而產生的生活垃圾也勢必會大幅上漲。
在政策的大力鼓勵之下,生活垃圾也被納入了“十三五”發展規劃中可再生能源發電的范疇,可以說垃圾焚燒市場前景非常樂觀,而垃圾焚燒發電也成為了明星產業。
據《國家應對氣候變化(2014-2020年)規劃》顯示,在2020年中國生物質能發電裝機總量將會達到3000萬挖,而生活垃圾就是生物質發電中最為重要的一種。并且,在《“十三五”生物質能發展規劃》中明確表示,政府將鼓勵垃圾焚燒發電項目的建設,在具備條件的大中城市中穩步推進。并規劃到2020年,城鎮垃圾焚燒發電量將達到750萬千瓦,增長幅度將會達到56%。由此可見,未來生活垃圾發電行業將不斷提速。
并且,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中國垃圾發電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顯示,2016年中國的垃圾發電市場規模已經成功突破了1000億大關,并且隨著垃圾發電被納入“十三五”規劃,未來3到5年時間將會成為垃圾發電行業一段高速增長期。預計在2020年,我國垃圾發電行業新增市場規模將會達到近千億,擺在投資者面前的將會是一塊非常龐大的蛋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