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年初,我國油氣領域的開局始自一條 “油龍”的騰飛———1月1日,中俄原油管道二線工程正式投入商業運營。一如石油在這條能源戰略通道中的洶涌奔騰,上半年整個油氣行業亦呈乘風破浪之勢,向著高質量發展的彼岸砥礪前行,為我國經濟發展注入能量之源。
7月30日,在國家能源局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國家能源局發展規劃司司長李福龍表示,上半年石油消費保持平穩,天然氣消費大幅增長。查閱《石油發展“十三五”規劃》《天然氣發展“十三五”規劃》(以下簡稱《規劃》)不難發現,當前油氣行業正沿著《規劃》之路昂首闊步,邁向高質量發展階段。
石油生產、消費運行平穩
上半年,“穩”字成為我國石油領域的鮮活注腳,無論在生產領域抑或消費領域。
生產方面,據國家統計局能源統計司副司長王益烜介紹,上半年,我國原油產量9409萬噸,同比下降2.0%;原油加工量29961萬噸,同比增長8.9%,主要成品油中,汽油、煤油和柴油產量分別同比增長6.0%、15.0%和1.7%。值得一提的是,6月份,我國原油生產1585萬噸,日均產量52.8萬噸,環比增加1.3萬噸,為2017年7月以來最高水平。
消費方面,來自國家能源局的數據顯示,上半年我國石油表觀消費量同比增長2.5%左右,成品油表觀消費量同比增長2.3%左右。汽油消費增速回升,柴油消費相對平穩,煤油消費增長較快。
價格方面,6月份,原油價格高位運行。截至6月29日,價格為77.44美元/桶,比5月底上漲0.99美元/桶。在零售市場,據金聯創監測數據顯示,上半年國內零售價累計上調7次、下調5次,其中汽油共計上漲535元/噸,柴油共計上漲520元/噸。
上半年,我國原油進口2.2億噸,增長5.8%。尤為引人注目的是,作為全球最大的石油進口國,中國的原油期貨在歷經17年的醞釀與探索之后終于“破繭而出”,成為上半年整個石油市場中最為閃亮的一顆星。
原油期貨醞釀數載終破繭
3月26日,中國原油期貨在上海國際能源交易中心上市交易。
為助力中國原油期貨上市,財政部同期印發 《關于支持原油等貨物期貨市場對外開放稅收政策的通知》,在政策上進一步落實了中國原油期貨的交易規則,鼓勵國內外交易者參與中國的原油期貨交易,探索期貨市場全面國際化的市場運作和監管經驗。
作為中國期貨市場對外開放的第一個品種,毋庸置疑,原油期貨將有利于形成反映中國和亞太地區石油市場供需關系的價格體系。“5月以來,隨著我國石油消費量的增長,加之國際石油市場的激烈波動,我國原油期貨市場迎來交易增長的機會。”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資源與環境政策研究所研究員郭焦鋒告訴記者。綜合來看,“千呼萬喚始出來”的原油期貨上市以來保持平穩運行,終不負市場各方厚望。
此外,隨著環保要求的不斷提升,上半年國家和地方政府針對油品質量升級、油氣回收治理等問題作出嚴密部署,也隨之催生油品市場新變革。
天然氣產供儲銷體系建設加快
上半年,我國天然氣領域躍動著強勁脈搏,可謂底“氣”十足。
據李福龍介紹,上半年我國天然氣消費實現大幅增長,天然氣表觀消費量同比增長16.8%左右。城市燃氣、工業燃料和發電用氣都保持較快增長,化工用氣同比下降。
生產方面,來自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上半年天然氣產量775.0億立方米,同比增長4.6%,其中非常規天然氣快速發展,同比增長8.0%,比重比上年同期提高0.9個百分點。天然氣進口4208萬噸,增長35.4%,比一季度回落1.9個百分點。
在經歷了去年冬天用氣緊張的局勢后,天然氣產供儲銷體系建設成為年內的頭等大事。相關建設舉措也已見諸《2018年能源工作指導意見》《關于加快儲氣設施建設和完善儲氣調峰輔助服務市場機制的意見》《關于統籌規劃做好儲氣設施建設運行的通知》《關于做好2018年迎峰度夏期間煤電油氣運保障工作的通知》等多個頂層設計。
目前天然氣產供儲銷體系建設加快!皡f調境內外資源增加供應,已落實的2018年天然氣供應增量比上年大幅增長,并且向大氣污染防治重點地區傾斜!崩罡}堈f,加快推進天然氣管網互聯互通重點工程和環渤海地區天然氣儲運體系建設,構建“全國一張網”格局,力爭今冬明春向北方地區增供量大于去冬今春增量。
記者了解到,上半年天然氣基礎設施建設穩步推進。其中在LNG接收站建設方面,中國海油漳州LNG項目、浙江LNG接收站二期工程開建,中國海油天津LNG槽車項目擴建,中國石油唐山LNG、江蘇LNG接收站三期擴建工程開工;長輸管道建設方面,中俄東線天然氣管道北段工程完成過半;儲氣庫建設方面,中國石油重慶銅鑼峽、黃草峽兩個儲氣庫建設啟動,總投資為53億元。
此外,上半年我國在管網互聯互通、理順居民用氣門站價格等方面持續發力,為天然氣市場化改革進一步夯實了基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