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廣西電網公司在南寧、柳州、貴港三地成立配網管理中心試點,探索實行“兩個集中”管理,打破部門壁壘,從源頭精準把控規劃投資,補齊末端中低壓運維短板,打通配網管理的“最后一公里”。
統一規劃、統一建設、統一管理
業務協同度、融合度不高,配網規劃建設滯后是廣西電網公司面臨的難題之一。該公司計劃部配網規劃專責楊程對此深有感觸:“配電網基建項目從規劃立項、建設至投產的周期約為2—3年,生產修理技改項目為1—2年,而涉及客戶問題的低電壓需求解決的時間為2—3個月。基層單位很多時候為了盡快解決配網建設需求,‘病急亂投醫’,選擇多頭報送。這樣多頭管理的方式往往容易造成配網項目多頭規劃、分散立項、項目滯后、精準性不夠,存在投資浪費的現象。”
廣西電網公司采取優化配網運營組織管理模式破解這一難題。今年上半年,該公司陸續在南寧、柳州、貴港三地成立了配網管理中心試點,在其縣級企業相應成立配網管理中心。按照“誰使用、誰規劃、誰建設”的思路,實現了統一規劃、統一建設、統一管理,理順了中低壓配網在計劃、基建、營銷、生產四條管理線上的關系,將計劃、基建、營銷、生產各專業部門涉及的中低壓配網年度規劃、計劃編制或調整、緊急項目及業擴配套項目的立項、前期工作、前期費用上報、前期可研評審等職責調整至“配網管理中心”進行集中管理,縮短需求與項目審核、批準的周期,提高了配網規劃建設效率和質量。
配電管理工作界面清晰了,配網項目投資管理權限、工作流程、相關評審技術規范也相應進行了調整和整合。作為試點之一的南寧供電局配電管理中心對原來分屬計劃、基建、營銷、生產部門的技術規范、技術導則、項目評審流程等進行了整合,相應編制了配網項目管理主要業務整合和分界圖、相關緊急基建項目設施評審流程等,大大提高了配網項目的管理效率,實現配網項目“即來即審”。
一張工單、一支隊伍、一次現場
8月7日,南寧市馬山古零村古零街村民韋永康報修家中無電,搶修人員趕赴現場發現,客戶電表燒壞,隨即完成故障表計更換工作。這在以前,需要營銷班組再次到現場進行更換工作。現今一次搞定,切實提升了一站式客戶服務能力。
6月,廣西電網公司將營配業務末端融合管理試點工作也提上了日程。在南寧、柳州、貴港網區選取馬山、賓陽、柳江、鹿寨等5個縣級供電企業試點,結合營銷“客戶經理制”和生產“設備主人制”的要求,打破條塊分割的局限,實行營配業務末端融合管理,由片區經理帶領專業技能人員統籌管理管轄片區的低壓運維搶修業務、客戶報裝、客戶服務等業務,充分發揮片區經理既了解客戶、又熟悉設備的優勢,實現網格內營配業務包干負責和客戶訴求“內轉外不轉”,構建“人在格中轉,事在網中辦”的服務模式,真正實現“一張工單、一支隊伍、一次現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