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人民政府印發《山東省冬季清潔取暖規劃(2018-2022年》(以下簡稱《規劃》),以保障城鄉群眾溫暖過冬、減少大氣污染為立足點,按照企業為主、政府推動、居民可承受的方針,宜氣則氣、宜電則電、宜煤則煤、宜可再生能源則可再生能源,加快提高清潔取暖比重,構建安全、綠色、節約、高效、適用的清潔取暖體系。《規劃》明確,到2022年,全省清潔取暖率達到80%以上,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達到4400萬千瓦左右。
《規劃》要求,到2022年,全省清潔取暖率要達到80%以上,其中,縣城及以上城市基本實現清潔取暖全覆蓋,農村地區平均清潔取暖率達到75%左右;燃煤取暖面積占總取暖面積60%左右,工業余熱、天然氣、電能以及生物質能等可再生能源取暖面積占比達到40%左右;全省供熱平均能耗下降到16千克標煤/平方米左右。
為實現以上目標,《規劃》提出,要科學合理選擇清潔取暖方式,按照集中與分散相結合的原則,在優先發展集中供暖的同時,積極發展工業余熱、天然氣、電能、地熱能、空氣能、海洋能、生物質能、太陽能、風電、光伏發電等多種能源取暖。
在積極高效發展電能取暖方面,《規劃》提出加快利用可再生能源發電實施電取暖,主要包括以下幾點:
優化電力供應體系。實施煤電結構優化提升工程,大力發展風電、光伏發電和生物質能發電,加快提高新能源電力供應能力。到2022年,省內電力裝機達到1.5億千瓦左右,其中煤電控制在1億千瓦左右;可再生能源發電達到4400萬千瓦左右,占全省電力裝機比重達到30%左右。
加快電網建設改造。強化500千伏省域主網架,完善220千伏市域主網架,強化相鄰供電區和500千伏變電站間銜接。加快推進電力體制改革,擴大電力直接交易范圍和電量,有效降低“煤改電”工程運行成本。到2020年,各市擁有500千伏變電站基本上不少于2座,縣均擁有220千伏變電站4座,規劃實施煤改電取暖用戶戶均配電容量提高至6千伏安。
推動“外電入魯”戰略實施。在全面建成榆橫、錫盟、扎魯特、上海廟四條外電入魯特高壓送電通道的基礎上,積極做好與送端省份銜接,落實配套電源和送電電量與電價,有序擴大省外來電規模。規劃到2022年,全省接納省外來電能力達到3500萬千瓦以上,占全省可用電力裝機的比重達到30%左右。
截至2017年底,山東省城鄉建筑總取暖面積約28.86億平方米,取暖率為88.3%,全省清潔取暖面積約17.75億平方米,清潔取暖率54.3%。其中,城市清潔取暖面積15.34億平方米,清潔取暖率79.3%;農村地區清潔取暖面積2.41億平方米,清潔取暖率17.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