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惟定以冷熱源負荷的計算問題為例。圍護結構的熱工性能缺乏或不經計算只是估算符合指標,造成設備型號偏小,達不到室內要求的溫度;或選型設備過大,造成運行不經濟,耗電量大;末端設備選型誤差大,造成房間的實際調節能力差等。此外,由于風系統風量分配不平衡,氣流組織不合理,送回風口距離很近,形成氣流短路,造成室內溫度不均勻;新風系統布置不合理,新風送不到需要的空間,則保證不了良好的室內通風換氣效果。
“我們目前遇到的最大困擾也是設計負荷普遍偏大,存在‘大馬拉小車’的現象;運行調試不到位,存在水力失衡的情況;空調系統優化控制效果不好及存在室內空氣品質惡化的現象。”招商局地產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綠色地產研發中心主任林武生表示,希望市場中有系統化的解決方案解決這些問題。
多年從事空調行業研究的中國建筑科學研究院空氣調節研究所副所長路賓指出,國內的中央空調系統還缺乏可持續發展的設計思想,很多情況下,建筑熱工達不到建筑節能的標準要求;不能充分利用自然通風進行通風換氣;沒能充分利用太陽能、風能、地熱能等可再生能源;暖通空調系統缺乏系統優化、節能運行、充分利用能源的效率,加大了建筑生命周期內對環境的負荷。
當中央空調產品的設計遭遇是否節能的質疑,反思產品設計本身成為空調廠商的必修課。
系統化設計
市場的發展和企業壯大應該可持續化。
“中央空調的應用應進行全面系統的設計工作。應根據應用場合的建筑類型、所在地點、用戶對空調的要求,確定系統的室內外參數,包括溫度、相對濕度、新風量、風速和噪音等;根據建筑的熱工性能情況確定系統的冷熱負荷及戶式中央空調的型式。”路賓建議。
同時值得注意的是,“三分制造、七分安裝”是中央空調應用實踐的特色所在,服務卻因其高度的專業性成為制約行業發展的瓶頸,也是眾多中央空調制造廠家最容易忽視的領域,市場一直對中央空調業的服務頗有微詞。有調查發現,因中央空調安裝服務等造成的投訴一直居高不下。目前,在中央空調服務規范方面,國家至今沒有統一的體系和標準,事實上,售后服務的升級不僅為各應用方所期盼,也是實現建筑真正節能的另一個軟性條件。
上一頁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