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份按行業估算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名單日前由中國科學院公布。中科院有關人士在此間表示,估算2010年中國分行業各類能源消費量和由此產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對于執行哥本哈根協議,制定分行業節能減排的政策措施具有重要參考價值。
這一研究項目被列為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中國科學院知識創新工程重大資助項目。據項目負責人劉秀麗介紹,這一研究項目運用了應用計量經濟和投入產出分析方法,估算了全國42個產業部門因煤炭、石油和天然氣消費而排放的二氧化碳量。研究結果表明:
2010年,來源于煤炭消費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中,排在前五位的產業部門及其占因煤炭消費而排放二氧化碳總量的比例分別是:電力、熱力的生產和供應業,48.7%;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8.9%;石油加工、煉焦及核燃料加工業,8.7%;非金屬礦物制品業,7.7%;煤炭開采和洗選業,6%。
來源于石油消費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中,排在前五位的產業部門及其占因石油消費而排放二氧化碳總量的比例分別是:石油加工、煉焦及核燃料加工業,51.7%;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18.9%;化學原料及化學制品制造業,5.9%;農業,4%;其他服務業,4%。
來源于天然氣消費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中,排在前五位的產業部門及其占因天然氣消費而排放二氧化碳總量的比例分別是:化學原料及化學制品制造業,33%;石油和天然氣開采業,17.8%;生活消費,17%;非金屬礦物制品業,5.6%;石油加工、煉焦及核燃料加工業,4.2%。
總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中,排在前五位的產業部門及其占二氧化碳排放總量的比例分別是:電力、熱力的生產和供應業,40.1%;石油加工、煉焦及核燃料加工業,15.7%;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7.3%;非金屬礦物制品業,6.7%;化學原料及化學制品制造業,6%。
中科院為此提交的報告建議:“著重加強各類能源在某些重點行業的節能減排工作。”
據分析,中國的能源消費主要集中在工業部門的幾個產業中,而且與美國、日本等國相比,這幾個主要的高能耗產業存在很大的節能減排潛力。
不過,中科院專家表示,這些行業只有在技術進步上取得大的突破,才能在較短的時間內走出一條跨越式的節能降耗之路。
“我國是多煤、少油、乏氣的國家,大力發展清潔煤技術,用我國相對豐富的煤炭資源彌補石油資源的不足,符合我國實際。”劉秀麗建議,中美可以在清潔煤技術領域加強合作與交流。同時大力加強太陽能、風電、現代技術生物質能的利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