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0日消息,普華永道今日發布的《2019年中國企業并購市場回顧與2020年展望》顯示,2019年中國企業并購交易額降至5587億美元,為2014年以來最低,交易額和交易數量分別比2018年下降了14%和13%。交易金額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國內和海外并購雙雙下降。私募交易金額保持良好勢頭,國外入境并購強勁,盡管該部分規模較小。從交易數量看,總體交易活躍度回落到了2015年的水平。
普華永道中國內地及香港地區交易服務主管合伙人葉偉奇表示:“2019年中國并購市場延續了降溫趨勢,巨大的市場不確定性,再加上國內去杠桿化進程限制了融資渠道,導致國內并購交易金額和交易數量急劇下降,跌至2014年的水平,但國外入境并購金額,盡管總體規模小得多,則創下歷史最高紀錄,其中也包含了若干宗比較大的醫療健康行業交易。”
從行業來看,在房地產行業的整合浪潮推動下,房地產并購交易金額連續第三年下降,其他大部分行業也在下跌,盡管在一定程度上被工業品和消費品行業并購交易的增加所抵消。從交易數量來看,脫穎而出的行業仍然是工業,達到了歷史最高值,這可能是由于眾多政策利好導致的,其他行業基本持平或下降。
在經歷了幾年的強勁發展之后,私募股權/風險投資行業的資本狀況都不錯,因此2019年的新募資有所下降。人民幣基金募資仍然面臨挑戰,跌至歷年來最低點。2019年私募股權投資活動的交易金額為2063億美元,非常接近2018年的峰值,但是交易數量較少,意味著平均交易規模較高。私募股權投資在工業和消費品領域也很活躍,但高科技交易金額大幅減少 – 超大型交易驟減2019年僅2宗,總金額20億美元;而2018年為9宗,總金額達170億美元。
普華永道中國內地及香港地區并購交易服務國內市場主管合伙人錢立強表示:“盡管市場存在不確定性,私募股權仍面臨投資的壓力,同時國資背景的投資基金也相當活躍,因而總體交易金額保持在較高水平;然而,私募股權行業正在持續整合和成熟中,總體趨勢表現為市場參與者減少,但質量更好,因此總的來看,并購交易數量有所減少,但規模更大。”
受市場壓力影響,私募股權基金在2019年出現了大量二次并購退出和上市退出。私募股權通過二次并購退出的數量創歷史新高達到305宗,其中包括了大量的二級市場交易(私募對私募)。私募股權通過IPO退出的數量與2018年相比幾乎翻了一番,受惠于2019年下半年科創板的推出;H股全流通政策的落地和生物制藥/技術新規的推出也帶動了私募股權通過港股退出的活躍性;美國等海外市場也很活躍。
按交易金額計算,2019年中國內地企業海外并購回落至2015年的水平,各種因素如預期共同導致大型跨境交易大量減少。但是仍然存在大量較小規模的海外并購,整體交易量保持不變,甚至略有增加。從并購活躍度上來看,民企仍然是最活躍的海外買家,盡管這些交易的總金額顯著下降,超大型并購交易明顯減少。
從投資區域來看,歐洲的海外并購交易金額明顯縮水,比如德國,從2018年的110億美元下降到65億美元,英國從2018年的45億美元下降到14億美元。在其他地方并購交易金額顯著下降的情況下,中國企業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海外并購活動仍然保持增長,2019年的并購交易金額達到118億美元。
葉偉奇表示:“新冠狀病毒疫情對并購交易活動造成了很大的短期不確定性,這使得對整個2020年的預測變得十分困難。我們預計并購交易活動會縮減,且在2020年上半年會延續2019年的下跌。如果疫情得到控制,我們預計2020年下半年并購交易活動會有所反彈,總的來說,2020年的并購交易活動與2019年總體相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