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貿易摩擦以及制造業(yè)疲軟拖累,2019年全球貿易量出現十年來首次下降。彭博社等外媒援引荷蘭中央計劃局世界貿易監(jiān)測(CPB World Trade Monitor)數據稱,去年全球貿易量較上年下降0.4%,為2010年以來首次。
2001年以來全球貿易量
中美貿易摩擦是導致去年全球貿易下降的一個重要因素。中國海關總署數據顯示,以美元計,2019年中國進出口貨物貿易總額4.57萬億美元,同比下降1%。另據美國人口普查局數據,2019年美國進出口貨物貿易總額達4.14億美元,同比下降約1.7%。
制造業(yè)疲軟是全球貿易不振的另一個原因。美國供應管理協會(ISM)制造業(yè)采購經理人指數(PMI)去年8至12月連續(xù)位于景氣線以下,歐元區(qū)和日本表現更差,截至今年1月,歐元區(qū)制造業(yè)已連續(xù)12個月不及景氣線,日本則連續(xù)9個月處于收縮區(qū)間。
中美第一階段經貿協議簽署后,全球貿易預期一度有所好轉。然而,好景不長,突發(fā)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再次給全球貿易蒙上陰影。
為防控疫情,自1月下旬以來,中國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管控措施,如限制人員流動、減少交通出行等,這些措施雖然有效控制了疫情蔓延,但也一定程度上波及全球供應鏈。蘋果公司2月17日發(fā)布第一季度業(yè)績展望稱,受新冠疫情影響,公司在華工廠產能下降、銷量減少,預計一季度全球銷售額將難以達到預期。現代汽車、日產汽車的海外工廠也因為中國零件供應商未能恢復生產,面臨零部件短缺困境。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2月22日發(fā)布的最新預測顯示,在基準情景下,2020年中國經濟增速為5.6%,較今年1月的預測低0.4個百分點;全球經濟增速在3.2%左右,比1月的預測下降0.1個百分點。
目前,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時,在華外資外貿企業(yè)正在加緊復工復產。商務部部長助理任鴻斌24日在新聞發(fā)布會上稱,廣東、江蘇、北京、上海、四川等外貿大省復工迅速,浙江省千萬美元以上的企業(yè)90%都已復工。此外,上海、山東、湖南等地重點外資企業(yè)復工率已經超過80%,山東32家韓資汽車配件企業(yè)已于2月15日前全部復工。
世界衛(wèi)生組織(WHO)發(fā)布的疫情報告顯示,截至歐洲中部時間2月24日10時,全球除中國外共有29個國家累計報告確診病例2069例,死亡病例23例。世衛(wèi)組織表示,雖然稱新冠疫情“大流行”為時尚早,但某些國家病例爆發(fā)速度“令人吃驚”。
首先是韓國,截至當地時間2月24日下午4時,累計確診病例已達833例。與前一天下午4時相比,韓國24小時內增加病例231例。韓國現已成為新冠肺炎在中國境外的最大聚點。
在歐洲,意大利的情況令人擔憂。四天內確診病例從6例增至219例。為了找出病毒傳染源,意大利政府采取了嚴厲措施:隔離北部的11個城市;超過52000名居民被限制出行;關閉病毒流行附近的學校和大學。
恐慌還籠罩了整個中東地區(qū)。伊朗已確診12例新冠肺炎死亡病例和至少61例確診病例。阿富汗、巴林、科威特、阿曼......也紛紛宣布出現新冠肺炎首例確診病例。中東地區(qū)醫(yī)療情況令人擔憂。根據世界衛(wèi)生組織數據,伊拉克地區(qū)每10000名居民中只有不到10名醫(yī)生。
“世界衛(wèi)生組織雖然不使用疫情‘大流行’一詞,但是我們仍有必要為‘可能的大流行’做好準備。”世界衛(wèi)生組織總干事譚德賽(Tedros Adhanom Ghebreyesus)表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