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3月后的第一個交易日,滬深股市強勢上漲,而大基建板塊更是掀起了漲停潮。
在28個申萬一級行業指數中,周期行業建筑材料、建筑裝飾大漲超8%,機械設備、鋼鐵、房地產也漲幅居前。中字頭個股表現優異,其中,中國建筑漲8.57%,中國鐵建與中國中鐵漲停。
近一段時期,各地復工復產的進度較前期明顯加快,一些重大工程也緊鑼密鼓啟動起來。為了確保實現全年目標任務,在確保疫情防控到位的前提下,多個地方密集推出了2020年重大項目投資計劃。
各地列出的2020年重大項目投資計劃清單中,基建投資仍是重要部分,項目涵蓋高速公路、高鐵、能源等領域,如云南省在實施“四個一百”重點項目和“補短板、增動力”省級重點前期項目計劃的基礎上,提出實施基礎設施“雙十”重大工程,總投資約3.6萬億元。除此之外,醫療、養老領域也成為基建投資布局的重點。
六省年度計劃投資規模超5000億
據不完全統計,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梳理的15省份2020年重大項目投資規劃當中,有6個省份2020年度計劃投資規模超5000億元,分別是河南、廣東、四川、江蘇、福建以及陜西。
3月2日,四川省人民政府新聞辦采取網絡發布會的形式,舉行四川省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第十二場新聞發布會。
四川省發展改革委黨組成員、副主任胡玉清在發布會上介紹,年初省政府確定了今年700個省重點項目,年度預計投資超過6000億元。
此前在2月25日,福建省發改委印發2020年度省重點項目名單的通知,確定2020年度省重點項目1567個,總投資3.84萬億元。其中在建項目1257個,總投資2.97萬億元,年度計劃投資5005億元;預備項目310個,總投資0.87萬億元。
醫衛領域納入多地重大項目建設
記者注意到,除了交通、能源等傳統基礎設施“重頭戲”以外,一個比較明顯的變化是,多地較以往更為重視衛生、醫療領域的基礎設施建設。
比如在黑龍江省政府新聞辦舉行的第二十六場應對新冠肺炎疫情進展新聞發布會上,黑龍江省發改委副主任白祥和圍繞年初確定的300個“百大項目”,2000億元年度投資目標任務,介紹了“開春即開工”等相關情況。
上述發布會披露,黑龍江省發改委針對疫情防控特殊時期,緊急制定出臺《關于支持重點項目建設具體措施的通知》,把公共衛生防控能力、物資儲備體系、公共環境衛生等補短板項目納入“百大項目”加以推進。
云南省今年將推出525個重點項目,規劃總投資約5萬億元,其中2020年計劃完成投資4400多億元。值得注意的是,據云南網報道,2019年云南省的名義GDP達到了23223.75億元,也就是說云南省規劃總投資金額達到其GDP的2倍左右。
云南省發展改革委新聞發言人、綜合處處長郭金華表示,今年的“四個一百”項目有一個突出特點,就是大項目占比有明顯提升。525個項目中,總投資50億元(含)以上的項目232個,100億元(含)以上項目146個。
根據云南省的規劃,年內將建成香格里拉至麗江高速公路、大理至臨滄鐵路、騰沖艾思奇干部培訓學院等一批重點項目。此外,將加快推進渝昆高鐵、彌蒙鐵路、滇中引水工程、4個區域性醫療中心等一批重點項目建設,還將新開工建設瀾滄至孟連高速公路、清水河大型水利工程等一批重點項目。
在重慶計劃投資的各類領域中,基礎設施建設投入最大。重慶在實施《城市提升行動計劃》中,將建設交通、市政、水利、生態環保、能源、通信等項目367個,計劃總投資約1.45萬億元,年度投資約1600億元。
此外,重慶還積極謀劃將市級和區縣中心應急醫院等一批公共衛生應急服務體系項目納入市級重大項目建設,加快補齊民生短板。
未來新一輪基建投資有了更多方向
當前,受到新冠肺炎疫情沖擊,各地又該如何應對經濟下行壓力?
很多市場分析人士認為,各地對基建投資的拉動作用寄予期望,傳統基建投資領域仍占到較大比重,而不少地區將視野投向醫療等民生領域也表明,補短板不僅局限于交通能源等方面,其他板塊同樣大有可為。
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財政研究室副主任何代欣向記者表示,地方政府關注醫療衛生投資是一種補短板的策略。作為公共基礎設施特別是城市公共基礎設施,醫療服務硬件的短板其實長期存在。這次疫情凸顯了過去可能意識到卻沒辦法馬上解決的問題。
何代欣認為,增加衛生基礎設施公共投資,不僅有助于短期兜底經濟運行,而且能夠長期改善區域醫療衛生條件,解決群眾看病就醫問題。“當然我們也要提醒相關投資要結合當地可預期的醫療服務需要,在城市可支配財力和醫療服務需求角度做周全考慮,避免投資過剩的情況發生。”
恒大經濟研究院院長任澤平認為,未來新一輪基建的重要方面在于調整投資領域,在補齊鐵路、公路、軌道交通等傳統基建的基礎上大力發展5G、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智慧城市、教育醫療等新型基建,以改革創新穩增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