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廣東33家餐飲行業協會聯名發布交涉函,呼吁外賣平臺取消“獨家合作限制”等壟斷條款,降低外賣服務傭金。此前,重慶、四川、云南、山東等地餐飲行業協會也以公開信方式直指“線上外賣平臺高額傭金費率的巨大壓力,讓餐飲企業苦不堪言”。涉事平臺是否存在濫用壟斷優勢定價、排他性競爭問題,需要權威部門調查,但餐飲企業的集體關切值得重視。
長期以來,高額傭金、獨家合作限制等,一直是在線外賣行業的頑疾。去年,多家外賣平臺因不正當競爭和壟斷經營被有關部門約談。疫情期間,餐飲行業利潤大幅下滑,線下經營長時間按下“暫停鍵”,依靠外賣平臺線上經營,成了許多餐飲商家重要收入來源。當平臺經濟具備了一定的“公共屬性”,該如何更好地賦能實體商家?這是外賣行業巨頭們“舍命狂奔”,歷經高速發展之后,需要靜下心來好好思考的問題。
相對于傳統企業依靠產品、技術和服務建立自身牢固的“護城河”,以在線外賣為代表的平臺經濟,打造的更像是一種“贏家通吃”模式。在創業初期,平臺通常首先考慮的是爭搶用戶,希望以規模化吞并對手,最直接的方式就是降低傭金,甚至提供免費服務。
然而,隨著用戶不斷增長,以及許多基于互聯網的服務成為不可或缺的生活應用場景,有些企業在取得市場壟斷地位之后,便單方面提高傭金費率,推出“二選一”等排他性競爭規則。這些做法盡管短期內能夠擴大市場規模,打擊競爭對手,但從長期看,這種過度競爭思維有時也會削弱自身競爭力。
對于外賣行業巨頭們來說,如果用戶黏性是建立在平臺入駐的第三方商家基礎之上,這無疑是將企業的命運交于他人之手,無法真正在用戶心中形成不可替代性。同時,不合理的競爭策略也會傷及用戶體驗,轉嫁成本,最終迫使消費者重回線下市場,外賣平臺也會漸漸失去流量。“以用戶為中心”,一直被許多互聯網企業奉為圭臬,這不能僅僅成為一句口號。
定紛止爭,不僅需要外賣平臺和商家建立共贏思維,更重要的是,要從法律層面構建適應平臺經濟發展的競爭規則。如今,互聯網行業處于持續創新、動態競爭之中,如何為包括在線外賣在內的新商業模式劃定邊界和底線,變得十分迫切。平臺傭金、入駐規則的制定,盡管是一種自主的市場行為,但企業采取任何一項競爭策略,不僅要考慮到市場因素,也要考慮競爭策略的合規性。只有敬畏法律、敬畏市場、敬畏用戶,才能基業長青,否則商業模式再先進,也終將行之不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