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三上亚洲一区二区,日韩欧美精品一区二区综合视频,亚洲精品成人久久

首頁 行業資訊 政策法規 產業市場 節能技術 能源信息 宏觀環境 會議會展 活動圖庫 資料下載 焦點專題 智囊團 企業庫
宏觀環境  節能產業網 >> 宏觀環境 >> 宏觀經濟 >> 正文
破“疫”密碼 中國經濟如何突圍尋機?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時間:2020/5/21 20:06:44 用手機瀏覽



 2019年12月初,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全球200多個國家和地區遭遇新冠肺炎疫情的重大沖擊。

新冠肺炎疫情對我國經濟和世界經濟造成了嚴重影響,2020年一季度我國經濟下降6.8%,國際貨幣基金組織4月份樂觀情景估計今年世界經濟將出現3%的衰退。

新冠肺炎疫情如何發展仍存在不確定性,我國應在繼續防控疫情的同時,采取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靈活適度的貨幣政策,紓解企業和家庭困難,擴大內需,穩定就業。同時要深化改革開放,保護好生產力,努力保持經濟健康發展。

一、新冠肺炎疫情對我國經濟的影響

面對疫情沖擊,我國及時采取多項經濟政策,通過減稅降費、降低融資成本、增加流動性等,著力減輕企業困難,保障困難家庭基本生活,穩定就業。

3月份,我國主要經濟指標降幅相對于1-2月份明顯收窄,但新冠肺炎疫情仍對我國經濟造成巨大影響。

(一)新冠疫情對經濟沖擊較大

2020年一季度,我國經濟下降6.8%,其中一產下降3.2%,二產下降9.6%,三產下降5.2%。

和沒有疫情的情況(假定2020年一季度現價GDP增長8%左右)相比,一季度我國經濟損失約2.9萬億元,其中預算收入預計減約8000億元,企業利潤損失2.1萬億元左右。新冠疫情沖擊導致經濟出現負增長是改革開放以來從未出現的。

(二)疫情既沖擊供給又沖擊需求

2020年一季度,社會消費品零售額下降19%,其中餐飲收入下降44.3%,汽車銷售額下降30.3%,商品房銷售面積下降26.3%,商品房銷售額下降24.7%。

很多在建項目暫停,計劃新開工項目推遲,城鎮投資下降16.1%,其中基建投資下降19.7%,制造業投資下降25.2%,房地產投資下降7.7%。

人員國際交流大幅減少,國內生產、物流中斷,出口訂單難以完成,全球產業鏈和供應鏈出現斷裂,影響了貿易和跨國投資。

一季度,我國出口下降11.4%,進口下降0.7%,商品貿易順差同比下降81%,外商直接投資下降12.8%。

從供給看,疫情導致大部分企業不能開工,生產、物流停頓。一季度,規上工業增加值同比下降8.4%,其中3月份下降1.1%。制造業產能利用率為67.3%,低于上年同期8.6個百分點。

同時,住宿、餐飲、旅游、娛樂、物流、居民服務等服務業生產受到沖擊,服務業生產下降11.7%,其中3月份下降9.1%。

(三)失業率上升,失業狀況好于預期

疫情沖擊最大的是餐飲、旅游、娛樂、文化、家政、物流等勞動密集型行業和個體經營者,這些行業就業減少,失業增加。

由于疫情造成農民工延期返城、企業開工不足以及新成長經營主體減少,新增就業數量也會減少。

一季度,城鎮新增就業為229萬人,低于上年95萬人。2月份,我國城鎮失業率為6.2%,3月份失業率為5.9%,失業壓力有所緩解。

(四)物價漲幅回落

短期內我國的供給曲線和需求曲線都突然向左上方移動,既有通脹壓力,也有通縮壓力。

供給不足而需求增加的商品如農副產品、抗疫物資的價格會上升,而需求下降、庫存增加的商品和服務價格會下降。

但居民消費、投資、出口下降幅度明顯高于生產下降幅度,總體通脹壓力不大。一季度,我國居民消費價格上漲4.9%,核心價格上漲1.3%,工業生產者價格下降0.6%。

(五)居民收入降幅低于支出降幅,居民預防動機增強

一季度,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561元,同比名義增長0.8%,實際下降3.9%,居民收入降幅明顯低于經濟降幅(一季度GDP名義下降5.3%)。人均居民支出同比名義下降8.2%,實際下降12.5%。

由于收入降幅明顯小于支出降幅,居民儲蓄增加。一季度,住戶存款增加6.47萬億元,同比多增4000億元。

居民預防動機增強,為疫情過后的消費反彈提供了保障。但也要看到,居民收入緩降,也意味著企業利潤和財政收入降幅較大。

二、中國經濟發展面臨的主要問題

新冠肺炎疫情是外部性沖擊,對經濟的影響取決于疫情持續的時間長短,控制疫情至關重要。

新冠肺炎疫情發展仍存在不確定性,對我國經濟的影響尚難預料,疊加我國長期存在的結構性和體制性問題,我國經濟發展面臨的形勢更加嚴峻復雜。

(一)企業經營更加困難

2019年,我國減稅降費超過23000億元,2019年實行的增值稅降稅和社保減費理論上在2020年仍有5000億元。

減稅降費最多的是制造業和小微企業,但規上工業企業利潤仍然出現負增長,民間投資和制造業投資仍然低于全國固定資產投資增速。

但受疫情沖擊的影響,企業在需求下降、沒有營業收入、開工不足的情況下,面臨著廠房租金、設備閑置成本、原材料占用、財務成本的壓力。一季度規上工業企業利潤下降36.7%。

餐飲、旅游、娛樂、文化、物流行業的企業、中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受到的沖擊可能最大。

(二)就業壓力加大并影響居民收入

企業經營困難,中小微企業吸納就業能力減少,就業壓力加大。在我國的4.43億城鎮就業存量中,餐飲、旅游、娛樂、家政服務等行業仍會有大量人員失業,突出表現為在這些領域就業的農民工就業難。在農村從事非農工作如農家樂等約1.2億農業工就業也會減少或就業不足。

今年城鎮新增勞動力會超過1300萬人,其中高校畢業生約874萬人,中職畢業生478萬人,這部分人群就業也會出現困難。

企業經營困難和失業增加,居民收入會有所下降,居民資產負債表會惡化,部分家庭生活出現困難,農村返貧人口會增加。

(三)財政金融風險不斷積累

2020年,減稅降費、疊加經濟下降,財政收入增速會明顯減緩,預計今年公共財政減收在1.5萬億元左右,而地方政府應對疫情的支出會有所增加。

與此同時,為減輕企業資金壓力,鼓勵企業特別是制造業企業投資,應加快增值稅留抵稅額(增值稅征收過程中,進項稅額大于銷項稅額時,出現了留抵稅額)退稅進程,也需要增加地方政府財政支出。地方政府特別是縣級政府財政困難加大。

地方財政困難會導致融資平臺償債壓力加大,企業和家庭的資產負債表惡化,債務違約會頻發,金融機構不良貸款率會上升,并通過金融同業融資影響大型金融機構的資產質量,金融風險仍在不斷積累。

(四)世界經濟出現嚴重衰退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4月份最新預測,假設主要發達國家的疫情在第二季度達到峰值并在下半年消退,今年世界經濟下降3%,其中發達國家下降6.1%,新興國家和發展中國家(不包括中國)下降2.2%,中國增長1.2%。2021年,世界經濟回升到5.8%。

如果疫情持續更長時間,今年世界經濟將下降6%左右。

三、2020年我國經濟對策

盡管新冠疫情發展仍存在不確定性,但新冠疫情是外部性沖擊,對經濟的影響不會持續很長時間。

因此,當前最迫切的任務就是:保基本民生、保企業、保基層政府運轉。

(一)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

積極的財政政策要加力增效。

應對疫情沖擊應主要依靠財政政策,通過擴大財政支出支持企業、居民和地方政府渡過難關。

擴大中央財政赤字,增加轉移支付力度,支持基層政府保工資、保運轉、保基本民生。

發行抗擊疫情特別國債,設立企業紓困基金,保護好企業生產能力,保證產業鏈和供應鏈穩定。

注資中小銀行和政策性銀行,增加銀行資本金,提高銀行融資能力。

加大地方政府專項債發行額度,支持基礎設施建設。

繼續落實好減稅降費政策,切實降低企業稅收、社保負擔,通過財政擔保、貼息或免息等,降低企業融資成本。

地方政府要調整財政預算支出結構,加大民生支出力度,可給農村中低收入家庭每人每月發放500元現金,暫定發放半年。

數量經濟模型測算表明,發放消費券的乘數效應約為1.3左右,擴大財政支出和發行國債(包括地方債)的乘數效應為1.2左右。

(二)實施穩健偏松的貨幣政策

穩健的貨幣政策要靈活適度。

疫情發生以來,貨幣政策及時發力,對穩定資本市場、支持防疫物資生產、保證經濟運轉發揮了積極作用。

可繼續通過降準、降息等工具,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使貨幣信貸、社會融資規模增長同經濟發展相適應。

要深化利率市場化改革,疏通貨幣政策傳導機制,增加制造業中長期融資,緩解民營和中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

推動銀行通過發行永續債等方式多渠道補充資本金,保證銀行體系的放貸能力。

壓實各方責任,防范和化解部分市縣政府的隱性債務風險。

(三)穩定內需特別是消費需求

主要通過刺激消費需求保企業和就業。

各地區可根據情況,發放消費券,按照南京、杭州、青島等城市的做法,可在全國290多個城市發放5000億元左右,用于食品、日用品、旅游、文化等消費。

減免汽車購置稅,汽車限購城市可階段性放寬購車數量。

在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全面落實因城施策和穩地價、穩房價、穩預期的長效管理調控機制的同時,適度放松開發貸款融資和限價,按照認房不認貸的原則,鼓勵居民換購住房,穩定房地產投資。

與我國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確定基礎設施投資和投向。

支持戰略性、網絡型基礎設施建設,推進川藏鐵路等重大項目建設,加快自然災害防治重大工程實施,加強市政管網、城市停車場、冷鏈物流等建設,加快農村公路、信息、水利等設施建設。

民間投資和制造業投資受到的影響明顯大于房地產和基礎設施投資,要鼓勵民間投資和制造業投資,企業技改投資可納入研發加計扣除,土地等生產要素要跟著企業投資項目走。

(四)保障困難群眾的基本生活

可通過三個渠道保障困難家庭和群眾的基本生活:一是通過農村扶貧系統,給農村中低收入家庭每人每月發放500元現金,暫定發放半年。二是在城鎮利用失業登記系統,對失業居民及時發放失業金,把沒有多少營業收入的個體戶暫時納入失業人員管理。三是對退休職工、在校學生、貧困人群等關鍵人群實行價格補貼和現金補助。

要積極穩定現有崗位,努力創造新就業崗位,擴大研究生、技校生招生數量,鼓勵專升本,擴招200萬研究生和技校生,適當推遲就業人員數量,減輕就業壓力。

加強城市困難群眾住房保障,加強城市更新和存量住房改造提升,做好城鎮老舊小區改造。

增加公租房建設力度,逐步解決農民的住房問題。

(五)深化經濟體制改革和對外開放

要加快國資國企改革,推動國有資本布局優化調整,推出國資國企改革三年行動計劃,著力解決國資經營、混合所有制、激勵機制等問題。

放開文化、教育、醫療、養老等行業的市場準入,給民企和外資企業留出更大的發展空間。

政府采購和補貼對國企、民企、外資企業要一視同仁。

推動土地制度改革取得實質性突破,改革土地計劃管理方式,建立土地市場,逐步釋放出農村約4200萬畝集體建設用地。

允許城市資本進入農村建設用地市場,一方面可增加農民財產性收入,另一方面也可擴大城市土地供給,降低土地價格,穩定房地產市場,降低企業生產成本。

要更大范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的對外開放,加強外商投資促進和保護,繼續縮減外商投資負面清單,擴大自貿區先行先試的自主權,發揮好自貿試驗區改革開放試驗田作用。

打造好長三角、大灣區、京津冀、成渝等地區增長極,促進生產要素向優勢地區集聚。

(六)合理確定經濟社會發展目標

考慮到疫情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預測今年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非常困難。

如果全球新冠疫情能夠在五、六月份受控,疫情對各國經濟活動和國際貿易的影響主要在二、三季度。

考慮到餐飲、旅游、娛樂等服務業難以完全恢復,民營投資會低迷不振,出口和利用外資繼續下降,二季度我國經濟增長速度預計在3%左右。即使三、四季度恢復到潛在水平6%左右,2020年全年經濟增速也就是3%左右。

建議2020年不必要明確設立經濟增長速度目標,但必須堅持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不動搖。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一個全面性、綜合性目標,經濟增長速度只是其中一個數量指標。

按照25個量化指標測算,我國已基本實現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

2020年要對照相關有差距的定量指標,補短板,強弱項,確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實現。

脫貧目標是我國弱項指標,這一指標必須完成,現行標準下的剩余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


分享到:
相關文章 iTAG:
外交部:中國經濟長期向好趨勢不會因疫情而改變
世界銀行最新預測:2019中國經濟增速為6.1%
中國經濟能夠保持中高速增長
國家發改委解讀經濟數據 中國經濟既“穩”也“進”
一季度中國經濟如何發力?國務院全體會議指出了方向
去年中國經濟成績單亮相在即 消費和投資回暖
坐穩扶好 中國經濟如何完成“起飛”?
外媒:5月PMI數據傳遞經濟進一步企穩信號
頻道推薦
服務中心
微信公眾號

CESI
關于本站
版權聲明
廣告投放
網站幫助
聯系我們
網站服務
會員服務
最新項目
資金服務
園區招商
展會合作
節能產業網是以互聯網+節能為核心構建的線上線下相結合的一站式節能服務平臺。
©2007-2020 CHINA-ESI.COM
鄂ICP備19009381號-2
節能QQ群:39847109
頂部客服微信二維碼底部
掃描二維碼關注官方公眾微信
主站蜘蛛池模板: 汉源县| 昌乐县| 大余县| 察隅县| 石城县| 肇东市| 河津市| 德兴市| 堆龙德庆县| 内黄县| 丰城市| 乌兰县| 天门市| 遂平县| 旬邑县| 无锡市| 博罗县| 麻栗坡县| 瓦房店市| 桐梓县| 方城县| 九龙城区| 思茅市| 吉木乃县| 建昌县| 资中县| 炎陵县| 多伦县| 汉寿县| 绥化市| 电白县| 铁岭县| 班戈县| 霍林郭勒市| 明溪县| 木兰县| 资溪县| 大宁县| 尤溪县| 环江| 宣威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