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解決老百姓關心的房價問題?在今年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委員、光匯石油創始人薛光林((Raymond Sit)提出要從土地用途源頭解決房價問題的提案,建議按當地的不同收入階層的人口比例,限定商品房和保障型住房比例,加大保障性住房的占比。
完整提案內容如下:
中國有著14億人口,住房需求是老百姓剛需,是關乎國計民生的大事。隨著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大量人口涌入城市,城市住房需求激增,需求拉動價格上漲,使得大城市房價居高不下。加之中國的股市起伏不定,大量上市公司業績不穩定,頻頻爆出各種問題,老百姓也不放心將錢投入股市,大量用于投資的錢也流入房地產行業。
而事實上,2019年中國的人均GDP才不到1萬美元,但目前國內整體房價水平卻已經超過人均GDP 5萬美元的發達國家,房價虛高,其中存在大量泡沫,泡沫何時破滅是個未知數。而一旦破滅,其后果將不堪設想,而誰又能來為老百姓買單?
在黨的十九大的報告中,習近平總書記也提出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遏制房價上漲已經迫在眉睫。政府需要從國家的長治久安,老百姓的資產安全、安居樂業的角度,一勞永逸來考慮和解決這個問題。
借鑒成功的新加坡“組屋計劃”,根據我國現在的實際情況,提出以下幾個遏制房價上漲的建議措施:
第一,從土地用途的源頭上解決問題。從縣到省市,自治區,直轄市的各級政府,秉持“一城一策”方針,按照當地的不同收入階層的人口比例,限定商品房和保障型住房(經濟適用房,廉租房、政府福利房)比例,尤其加大保障性住房的占比。例如年銷售2500萬平的住房的城市,要法定其中1000萬平是商品房,1500萬平是保障型住房。只有在土地使用源頭上控制好了,才能處理好商品房與經濟適用房,廉租房、政府福利房的關系;只有比例適當、合理,才能滿足不同人群的住房需求,兼顧不同人群的經濟承受能力,從而有效遏制房價上漲。
第二,由各級政府牽頭,組建兩個公司,一個保障性住房建設公司,一個保障型住房管理公司。建設公司自負盈虧,主要職能是承建、銷售、出租保障型住房,以及建成后續的維護、修繕工作。用于銷售的經濟適用房,售價應在建造成本上略有盈余;用于出租的廉租房,租金也應合理制定。盈余的錢以及租金可由建設公司用于房屋后續的維修、保養,以及其他配套設施更換等。管理公司主要負責保障型住房的管理工作。
第三,梳理現有的冗雜的住房類型,僅保留4種類型住房,包括商品房、經濟適用房、廉租房以及政府福利房。商品房以市場行為出售給大眾;經濟適用房按比成本價稍高一點的價格出售給符合資格的中低收入群體;廉租房租賃給包括剛畢業的大學生等低收入群體;而政府福利房則提供給公務員,一方面能吸引優秀人才進入政府部門服務于民,另一方面在住房有保障后,也能避免公務員因買不起房而貪腐。
第四,完善保障型住房的管理辦法:建立一套的保障性住房管理系統,銷售和租賃都在線上認證、申請,并與全國不動產中心的數據共享,已有商品房的個人或家庭不能夠再享受保障型住房。
第五,在保障型住房大量推出后,取消對商品房的銷售限價。很多建高價豪宅的地塊,都是各房地產開發商以高價拍回,需要按照市場行為進行定價。有經濟能力購買高價豪宅的人群交納高額稅,而房地產商在高價出售房產后,也需向政府支付高額稅,稅收由政府部門用于支持建設保障性住房,也能在一定程度上,緩解目前房價惡性上漲的趨勢。
房價也不能大起大落,否則將影響房地產產業鏈的發展,也關系金融系統穩定,更涉及到老百姓的切身利益。確保房價維持在穩定的區間,只能用3-5年時間,慢慢根據老百姓的收入情況將房價回調到能夠承受的范圍內,使得房地產市場平穩發展,實現全體人民住有所居、安居樂業的宏偉目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