糧食進口一直是消費者最為關心的話題之一,要正確看待糧食安全形勢,有必要分析清楚進口的品種和原因。
國際上糧食一般是指谷物,主要是稻谷、小麥和玉米三大主糧,而我國還包括豆類和薯類。按照國際上的糧食口徑,2019年我國谷物年度凈進口量不到1500萬噸,僅占我國谷物總消費量的2%左右。可以說,糧食進口不等于糧食缺口。而且,進口的糧食主要是一些強筋弱筋小麥、泰國香米等,用以調劑需求結構,更好地滿足個性化、多樣化消費需求。
總體來看,我國糧食連年豐收,庫存充足,稻谷、小麥兩大口糧自給率100%,谷物自給率保持在95%以上,可以說我國實現了谷物基本自給、口糧絕對安全這一戰略目標。
但值得注意的是,在糧食總量平衡下,結構性矛盾將長期存在。實際上,近年來產需缺口大、需要大量進口的糧食品種主要是大豆,2017年進口量曾達到9553萬噸的歷史峰值。未來,我國大豆進口仍將保持高位,通過加強國際經貿合作、穩步拓展大豆進口來源,有效彌補國內產需缺口、保障國內市場供給,是沒有問題的。
一直以來,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糧食生產,提出新形勢下國家糧食安全戰略,要堅持“以我為主、立足國內、確保產能、適度進口、科技支撐”的方針。“十四五”期間,確保國家糧食安全這根弦會始終繃得緊緊的。隨著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的深入實施,我國完全有信心、有能力確保谷物基本自給、口糧絕對安全,并統籌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保障大豆等油料供給,農產品市場總體也將繼續保持基本穩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