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5日,由工業和信息化部新聞宣傳中心、中國礦業聯合會智能礦山工作委員會共同主辦的“5G+智能礦山”論壇在北京舉行。論壇圍繞智能礦山云服務平臺技術與應用,國內外礦山信息化智能化新技術、工藝、裝備發展,地下開采信息化、智能化、一體化等相關高新技術在礦山領域的應用展開探討。
論壇透露,實施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戰略3年多來,我國工業互聯網產業持續壯大,日益成為助推制造業數字化、智能化、網絡化轉型升級的重要驅動力量。截至目前,全國建設的“5G+工業互聯網”項目已超過800個,預計年底有望突破1500個。“5G+工業互聯網”融合創新、互促共進、疊加倍增的發展態勢初步顯現。“5G+智能礦山”是“5G+工業互聯網”最典型的應用場景之一,也是成效最為顯著的應用場景之一。采用高度工程化的技術,結合人工智能、物聯網和大數據等新興關鍵技術,實現數字化連接和各方面的運營優化,是礦業科技創新發展的新趨勢。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礦業大學(北京)教授何滿潮指出,煤炭是我國戰略支柱能源,采用傳統采煤方法資源損失大,巷道掘進量大、成本高,絕大多數安全事故發生在回采巷道,造成生態破壞。這需要借助5G等新技術改進傳統方法,實現全礦井智能化控制、自動化采煤、智能化決策。
經濟學家史煒認為,“5G+智能礦山”是新生產力的標志。“5G+智能勘測”能夠推進識別技術、傳感系統以及VR技術的應用和創新;“5G+智能開采”可以促進深度探測和地質變動預警預判科技的應用。“5G+智能礦山”的頂層設計需要打通數據采集和識別節點的流程、打通智能設備與生產流程的對接通道、打通網絡覆蓋與生產流程的對接關系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