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海關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2020年8月中國外貿進口金額總計達1,763億美元,同比跌幅收窄至2.1%;外貿出口額達2,353億美元,同比增幅擴大至9.5%,進一步從年初新冠疫情的負面影響中恢復。對航運市場來說,以噸為單位來解析中國外貿數據更為直觀。作為全球貿易大國,2019年中國的海運進口量占全球進口總量的22%,出口量占全球出口總量的5%,因此中國海運貿易量的變化對全球航運市場的運力需求有顯著影響。
中國進口:穩步增長
在有效的疫情防控、有序的復工復產以及有力的經濟刺激政策下,中國海運貿易進口量持續恢復,7月海運進口量2.7億噸,同比增長18%,其中干散貨和原油的進口表現十分強勢。7月中國鐵礦石進口量增至1.1億噸,創下歷史單月最高水平。年初至今鐵礦石進口量穩定增長的原因包括(基建主導的刺激政策下)粗鋼產量增長推動鐵礦石需求;澳巴發貨量改善,發往中國的比例明顯高于往年;其他需求疲軟的國家將鐵礦石轉運至中國。7月中國糧食海運進口量同比增長33%至1,280萬噸,其中大豆進口量同比增長17%,主要是因為巴西創紀錄的糧食豐產(同期進口巴西大豆同比增長27%)。此外,低油價疊加煉廠高開工率推動中國原油海運進口量持續上升,7月同比增長28%至4,712萬噸。當然也有部分商品進口依然承壓,例如7月LPG進口量同比下滑22%,部分是由于疫情導致國內需求疲軟以及國內產量的增長。
中國出口:降幅收窄
相比之下出口表現較為遜色,尚待恢復的海外需求和運輸供應鏈抑制了中國的海運出口量。2020年7月中國海運出口量4,912萬噸,同比下滑6%。其中成品油出口降幅較為明顯,7月同比下滑43%(雖然國內庫存高企可能會推動后期出口增加)。7月鋼材出口也繼續同比下滑,降幅達25%。相比之下,中國集裝箱化貨物出口量基本與去年同期持平,主要是因為海外需求逐步回暖疊加傳統集運旺季(圣誕前)時期。
未來展望:風險管理
在一系列政策的支持下,中國經濟和貿易的“重啟”活動進行得較為順利,2020年1-7月海運進口量同比增長11%,出口量降幅也收窄至6%。中國外貿的持續恢復無疑會為航運市場帶來更多信心,此外我們也或將從中國經濟恢復這一過程中捕捉到后疫情時期全球海運貿易潛在的動態變化趨勢。對于今年下半年以及2021年的中國海運貿易前景而言,新冠疫情的風險仍然存在,雖然歐美國家已經逐步放開封鎖政策,但是海外需求和國際運輸通道恢復至正常水平仍需時日。部分商品庫存高企也有可能抑制之后的中國進口需求。中美貿易關系仍然處于動態變化中,最近中美雙方重申了他們對第一階段貿易協議的承諾,但該實踐對貿易的潛在影響仍未可知。
|